新疆紡織企業虧損面達到65%左右
“紡織服裝企業今年出口形勢非常嚴峻,后期不容樂觀,仍處于嚴冬之中。”中山絲綢集團副總經理蔡月升如是表示。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以來,紡織服裝行業利潤一再縮水,部分出口市場一再萎縮,企業出口遭遇市場和利潤雙重萎縮,處境困難。事實上,成本提高、訂單下降以及融資難是壓在紡企身上的三座大山,許多中小企業不得不面臨倒閉的風險。
出口市場需求萎縮
工信部近日公布數據顯示,目前新疆紡織企業虧損面達到65%左右,紡織全行業銷售收入下降了25%,全行業虧損超過3億元。盡管相關機構對中山上半年進出口數據諱莫如深,但就1—5月中山進出口而言,中山紡織行業形勢并不是太好,今年1—5月,中山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8億美元,下降0.3%.
中山紡織企業協會表示,中山紡織服裝出口以歐美市場為主,因受歐債危機等影響,紡織企業明顯感受到了海外市場需求的萎縮。“目前來自歐美客戶很少,大多來自中東、非洲等地區,而且這些客戶不急于下單,下的單也是小單。”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鐘先生表示,訂單減少,價格壓低已經成為海外紡織服裝訂單的共同特征。
在主要市場需求縮水的情況下,中山紡織企業不得不開拓其他市場,但也面臨諸如成本等多種壓力。蔡月升表示,目前,紡織服裝行業原材料面料價格上漲了30—80%,其中棉花價格急漲快跌,讓企業來不及做好準備,而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仍在上漲,部分工廠工人無法滿員,影響企業正常生產。長期的粗放式經營,令企業庫存壓力增大,占用企業較多的周轉資金,影響了企業的再生產。
海外訂單向東南亞轉移
在中國紡織服裝業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時,海外訂單開始轉移到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生產成本較為低廉的國家。中山絲綢集團總經理關天計向記者介紹,今年年初,該公司的一美國大客戶將原本向絲綢集團進口的真絲產品改為化纖織品,并把大量的訂單轉到了印度。
“去年嘗試在東南亞如越南、泰國等地開店,但打開局面也非一日之功。”中山市盈豐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慶輝說,“單純成本競爭優勢已經搞不定市場了,以‘大路貨’占領市場的機會將越來越小。”
事實上,全球紡織服裝訂單向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轉移的跡象已經日趨明顯。目前,上述國家的用工成本只相當于中國的38%,原料成本只相當于中國的70%,其紡織服裝出口報價可以比中國低10%。在這種背景下,大量小紡織企業開始關停。周先生不久前關停了位于沙溪的一家小加工廠,“去年毛利還有10%,今年毛利最多5%。”周先生表示,“如果訂單正常,在去年還有微利,今年訂單也不正常,如果繼續做,只能虧損,只有關閉了。”周先生介紹,紡織服裝出口大多靠規模獲利,實際利潤率極低,隨著原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庫存高企等因素的影響,紡織服裝的利潤也越變越薄,遭遇縮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