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閉店潮”仍在繼續 戶外漸成商場寵兒
長沙市郊區,一位滑翔傘愛好者正在空地上熱身練習。隨著戶外運動的興起,不少市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購買戶外用品。
"閉店潮"還在進行著,運動品牌下一步棋的落子也引人注目。
五大本土運動品牌生產企業--安踏體育、匹克體育、特步國際、361°和李寧公布2012年業績,并齊齊"報憂"。其中,李寧公司全年巨虧近20億元,這是其上市9年來首次虧損。安踏的店鋪去年減少590家,今年還將繼續關閉約500家門店。
同樣身陷"高庫存、關店潮"的德國品牌彪馬,日前拋出"信號彈":今年重心將放在戶外運動產品上。而這個選擇,李寧、361°等國產品牌早已做出。
戶外運動何時成了香餑餑?戶外在長沙市場"吃香"嗎?
【現象】戶外漸成商場寵兒
在黃興路步行街一戶外店,有不少年輕男女在挑選裝備,"周末,去云南爬玉龍雪山,這種沖鋒衣能防寒保暖。"長沙市民周婉說。
在阿波羅商業廣場,記者發現,4樓近一半場地劃給戶外運動,24個運動品牌,有8個為戶外運動品牌,而去年這里的戶外運動品牌僅有3個。
"2006年,我們接手美國戶外運動品牌哥倫比亞,成為長沙所有商場里唯一的一個戶外運動品牌。"長沙建坤體育用品貿易有限公司品牌經理楊云說。
她介紹,當時戶外運動品牌伴著體育品牌生存。"我們有一個門店開在阿迪達斯旁邊,一件T恤的價格在400元左右,消費者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戶外,看了衣服后就說不好看還要這么貴,還不如買阿迪。"
這種情況隨著旅游市場的興旺、戶外運動興起及加大市場培育后,這兩年得以改善。平和堂戶外品牌從2個增加到4個,王府井目前也有7個戶外運動品牌。
"在阿波羅商業廣場,戶外運動產品的銷售額去年占商場運動品類總額30%左右。"阿波羅商業廣場相關負責人說。
【現狀】體育品牌集體掘金
戶外運動,對于體育品牌來說,并不陌生,只是還未開拓。
"運動休閑品牌不管是阿迪達斯、耐克,還是李寧、安踏,一直都有戶外產品,只是不專業。"隨性戶外俱樂部總經理陳裕華說。
從去年開始,體育運動市場飽和致使消費增長放緩后,體育品牌開始瞄準戶外這塊"蛋糕"。
4個月前,李寧公司開設了第一家戶外用品旗艦店--李寧探索。李寧探索品牌總經理胡南介紹:"今年,李寧探索將開店60-80家。"在友阿從事運動品牌采銷工作13年的周經理透露,"預計今年下半年李寧探索會來長沙。"
阿迪達斯也瞄準了這一市場,還專門成立了戶外部門。還有一批老牌鞋服企業也在向戶外用品業務發力。樂登戶外、木林森戶外、天倫天、獅牌、雷速等戶外品牌,大都是福建經營多年的鞋業或運動鞋服類企業轉型而來。
【探因】戶外市場高增長、高利潤
群狼角逐戶外,歸根結底還是受戶外市場高增長、高利潤之誘。
楊云介紹,"哥倫比亞、樂斯菲斯和狼爪在長沙市場占有率約為80%,去年哥倫比亞在長沙市場做了約1500萬元,樂斯菲斯做了約1000萬元,狼爪做了約700萬元,照此估算,去年長沙戶外運動市場銷售總額應該有4000萬元。而且從2009年開始,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
這還僅僅是起步。喜馬拉雅戶外運動盧紅介紹:"像北上廣這些成熟的戶外品牌市場,戶外品牌一年做個上億元只是小意思。"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阿迪、耐克在長沙都做到了2.5個億;但去年,耐克只做了1.4個億,阿迪1.3個億。
體育品牌"蜂擁"戶外市場,還因為高利潤。在長沙做了8年戶外俱樂部的羅洪波表示,"現在長沙上規模的戶外店都賺錢,目前一款普通的戶外裝備利潤大約在200%。"
國都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戶外用品的主要產品服裝和鞋類單價明顯高于體育用品平均水平。商場里一件狼爪的抓絨沖鋒衣售價為2199元。在運動服市場上平均單價位居前六的品牌中,有4個是專業戶外時尚用品,平均價格比運動服整體高出70%。
市場觀察
能否撈到金子還是未知數
在長沙,這個剛剛起步的戶外市場,生意也并不那么好做。五湖四海戶外旅行用品專賣店負責人姚四海表示:"去年,長沙有5家戶外經營店關門。"
他介紹,關店主要是近兩年開店的20萬-30萬元的戶外俱樂部,名氣沒做起來,定位又和其他老牌戶外店重合,加上租金上漲,資金緊缺,商場戶外品牌的興起,導致閉店。
盧紅認為:"戶外用品對技術含量、面料的要求很高,沒有成熟的技術和優質的面料,做出來的產品也不能稱之為戶外用品。"
目前,長沙市場上有很多打著"戶外"名頭的產品。如安踏一款戶外鞋,售價僅180元,長得同運動鞋沒什么區別,銷售人員卻介紹:采用防水皮,在暴雨中也不會濕鞋。"這明顯是不太靠譜的。要想在暴雨中不濕鞋,鞋子的防水值最少要達到2萬。"楊云說。
重重障礙下,體育品牌要在戶外市場分一杯羹,還需下大功夫。
湖南商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彭炳忠教授認為:"李寧、彪馬等品牌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借此打開局面;在產品定位上要與專業戶外品牌岔開走。"
記者手記
做好產品才是突圍關鍵
在經歷了"高庫存、打折潮、閉店潮"后,體育品牌紛紛另謀出路。有的瞄準"戶外",有的殺入"兒童體育"市場,并扎堆推出各種"形似神不似"的產品。
動輒幾百上千元的戶外產品,可能你根本用不上,且不少戶外產品根本就不達標。所以,對戶外還不甚了解的消費者們,不要盲目跟風。
而體育品牌,轉投其他領域真的就是"突破口"嗎?
其實,老老實實做好產品才是"轉機"。盲目地蜂擁至新領域,一是不熟悉,二是產品同質化、渠道飽和、高庫存和惡性競爭等相似的問題未必不會發生,說不定下一個關店潮已經在路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