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紡織業因雅安地震遭受重創
受災
廠房垮塌 精密機械變形
地震發生后,張德林把近300號職工一一安置好,又從老家調來兩輛面包車的生活必需品,分發給員工和別的受災群眾。
“心里是很難受,但在員工面前,還不能表現出悲觀,要給他們希望。”背著員工,張德林長吁短嘆。
41歲的張德林,來自四川廣漢農村。17歲他就到棉紡廠打工。干了幾年,他開始搞棉紡產品批發。
2007年,他拿出多年辛苦打拼的積蓄,在蘆山縣建起了自己的湘鄰紡織公司。他所生產的棉紗供應給織布廠后,最終的服裝成品大部分都出口到了國外。
5年多來,他已累計投資7000多萬,去年的年產值近億元。在當地棉紡行業中,他是納稅第一大戶。
按照計劃,張德林的新廠區今年年底將投產,屆時湘鄰紡織將成為蘆山最大的紡織企業,年產值也將增加一倍達到兩億元。
就在他躊躇滿志時,地震發生了。面對滿目瘡痍,張德林傷心地哭了。幾乎每一次走進廠房,他的眼淚都會撲簌簌地落下。
“我的機器都是用的最好的,這些精密機械一旦變形,就很難調試好,維修甚至還不如買新的。”閑聊中,張德林不住地嘆息。
張德林說,即便還有完好的機器,將來恢復生產時,拆裝都不好辦,而且現在也不敢去貿然搬動,“另外,還要等待損失鑒定結果。”
■重擔
訂單流失 欠銀行的錢仍在增多
這些天來,張德林每晚都輾轉反側,困極了才能睡上兩個小時。白天,他往往只吃得下一餐飯。
為擴大生產規模,張德林還欠著銀行2000多萬元的貸款。當下,這也是他最擔心的。
“每個月的利息都是20多萬,平均每天近1萬元。現在停產了,但這個錢還是要開支,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他本寄希望于保險公司能賠付一點,但詢問后對方稱地震造成的損失不在賠付范圍之內。
蘆山縣19家輕工紡織行業,都遭到打擊,其中8家損失慘重。
蘆山縣發展經濟局副局長李崇康介紹,紡織行業是受災最嚴重的支柱產業。據初步預計,整個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8億元。
身為蘆山縣輕紡協會會長的張德林認為,最終結果將超過這個數字, “有幾家公司給我打過電話,他們自報的損失情況,加起來就快要達到這個數目了。”
“停產了,訂單必然會流失,這無形的損失是無法簡單估量的。”隆盛棉紡織廠負責人王華全說。
{page_break}
■影響
就業受影響 服務業面臨萎縮
昔日繁忙的車間,瞬間被震得狼藉遍地,38歲的女職工岳開秋很傷心。
岳開秋是蘆山本地人,地震中老家房屋垮塌。無家可歸的她,已把廠子當成了家,她希望能早日恢復生產,因為家里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
這,也是負責人王華全努力的目標。但王華全表示,很多事情也由不得他,廠房要重建,機器要到位,都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
蘆山縣發展經濟局介紹,19家企業直接解決了當地3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張德林則表示,這個行業往往一個人就業了,就可以帶動一家三四口從事相關的行當。“比如搞服裝生產銷售、原材料的批發等。這樣算來,間接地可創造上萬個崗位。”
在張德林看來,就業受到影響,勢必會造成相關服務業的萎縮。對此,蘆山縣發展經濟局副局長李崇康表示認同,“就業受到影響,消費能力就會受到抑制,第三產業可能會萎縮。”
李崇康介紹,蘆山縣的紡織企業主要從事的是高端紡織,整個行業的年產值總量,占據了該縣經濟總量的40%以上。這個行業受損嚴重,將直接導致地方的財政稅收下滑。
■觀察
行業重建困難重重
張德林介紹,蘆山的輕紡于2005年起步,2007年起呈規模發展,“蘆山并不是棉花產地,但水電項目多,給我們的電費很便宜。”
但這種成本上的優勢已不復存在。蘆山縣通達紡織廠廠長馮金華說,前幾年當地電費一度是三四角錢,而如今,隨著小水電的整合,電價漲到了六角錢一度。
馮金華還介紹,之前蘆山輕紡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僅每月600元,現在漲到了2000多元。此外,交通成本高。從蘆山到浙江,貨車一個月僅能跑5趟,運輸成本高達20萬元。
對這個行業的未來,張德林說還看不到希望,“單單靠自己是根本無法恢復生產的。如果有政策支持,我想我會在兩年內重振旗鼓。”
蘆山縣政府一名負責人說,當前主要任務是搶險救災,企業災后重建面臨的困難,將來會逐步解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