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張家港棉花進口量又獲增長
日前,根據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相關消息,自今年年初以來,張家港保稅區紡織原料市場棉花累計庫存量持續增加,目前已超過12萬噸,創一年內新高。
張家港不僅是我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國第三大棉花進口口岸,棉花年進口量50萬噸。由于國外棉花倉儲時間長短不一、庫場管理水平層次不齊等多種原因,進口棉花攜帶倉儲害蟲的檢疫風險極高。
近日,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結合2013年度外來有害生物監測工作,根據業務特點和疫情風險分析情況,組織相關部門聯合開展進口棉花疫情監測調查,在主要進口棉花倉庫部署3個倉儲害蟲疫情監測點,統一放置數十個新型誘捕器。 僅2012年以來,張家港口岸就從入境棉花中連續5次截獲國際上公認的最危險的倉儲害蟲——谷斑皮蠹。
張家港便捷的交通為當地棉花進出口提供了基礎。港區內尚未鋪設鐵路專用線,但港口后枕京滬鐵路,已與無錫站建立了聯運,溝通了鐵水口轉業務渠道。江蘇省在港區興建鐵路已有規劃。港口與蘇南地區均有公路相通,澄揚公路拓寬40~60米竣工后,公路運輸將更為通暢。距港口57公里的無錫與常州,分別建有碩放機場和奔牛機場,空中運輸便捷。水路溯江而上,可與皖、贛、湘、鄂、川沿江各港相通;順流而下東出大海,可與中國南北沿海及世界各港通航;北經通揚運河連接蘇北各地;南經京杭運河及太湖水系,貫通蘇南,并與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區相連。
2013年5月張家港保稅區和物流園區保稅棉花進區33554噸,出區47846噸;目前保稅棉花庫存約124664噸。今年前5個月,張家港共進口棉花816批、重26.1萬噸,貨值4.8億美元,雖然同比分別下降14.3%、10.3%和30.4%,但棉花進口量仍然超過去年全年進口總量(50.4萬噸)的一半。從分國別情況來看,截至2013年6月16日,印度棉庫存量已達到6.5萬噸,創本年度以來新高,而烏茲別克斯坦棉的庫存量降幅最為明顯,目前降至1萬噸左右,較上周下降97.2%。
今年以來,受國家棉花收儲政策、進口棉花國內配額數量以及紡織業需求不旺等因素影響,我國棉花進口量環比有所回落。為進一步推動進口棉花貿易,張家港局深化“檢港同行”主題服務活動,積極創建江蘇進口棉花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全力服務江蘇華芳集團、張家港天霸集團等10余家用棉企業,助力地方政府打造“江蘇外高橋”。同時,該局對進口棉花倉儲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做到考核全覆蓋,在進口棉花檢驗檢疫中推出直通放行、整車衡重、實重報關、限時出證等多項服務舉措,全力營造快速、便捷的檢驗檢疫通關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