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內衣產業的優勢
深圳內衣這幾年發展很快,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一是全國各地內衣品牌大量遷入深圳,總部經濟、時尚經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二是深圳內衣在商業模式和渠道的實踐上,較好地吸收了其他成熟行業的做法,作了不少探索,為行業所關注和借鑒;三是深圳外銷內衣企業加大了對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受到行業關注。
當然,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深圳內衣協會成立后,借助展會和媒體的推廣,“深圳內衣”作為集群地的概念特征和行為特征越來越清晰。
比如,概念特征方面,深圳內衣協會和企業都極力強調深圳內衣是中國現代內衣的搖籃,品牌的孵化地,有領舞中國內衣發展之勢。行為特征方面,深圳內衣以集群地的名義在國內外積極參展,最近又力倡籌建公明內衣總部大廈,大有抱團發展之意。
這些變化,意味著深圳內衣將以不同于鹽步、潮汕、義烏的方式進軍全國。而對深圳之外的其他內衣集群地而言,意味著“深圳內衣”正處于行業大調整的時間窗口。那么,深圳和深圳內衣有何優勢呢?這些優勢又是如何萌生、轉化,并集結一起發生作用的呢?
從地理和歷史角度來看,深圳臨近香港,改革開放之后,承接、吸收了香港在信息、外貿、設計等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中國現代內衣的搖籃。圍繞著這一“搖籃”,內衣產業鏈得到逐漸擴展和完善,并形成了鹽步、潮汕、小欖等幾個基于制造加工功能的集群地,出現了內衣產業第一次小范圍的產業轉移。隨著國外需求的提升,深圳內衣騰出了更大空間轉型升級,向高端制造發展,向內衣生態鏈的頂端發展。與此同時,其他成熟行業的操作方式也被深圳內衣吸收。
從政策和經濟要素來看,深圳因毗鄰香港,成為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實驗室,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第一塊石頭,國家足夠重視,政策紅利也遠比其他地方為厚。地域優勢與政策紅利構成了深圳的初始優勢。兩者疊加,衍生出其他諸多優勢,比如,信息物流優勢、時尚創意優勢、商業資源優勢、人才團隊優勢等等。初始優勢和衍生優勢的混合作用,使深圳成為內衣諸多集群地中,唯一擁有制造實力但卻擺脫了加工制造思維、傳統商業思維的集群地。
而金融、法律、中介等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同步參與,從要素上完善了各種商業模式的模型。所以,一方面,深圳在內衣生產制造方面擁有強大的實力,也擁有高端制造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擁有“輕生產”的潛力和特質。
這種基礎、潛力和特質的價值在于,高端制造有利于先進工藝的吸收轉換;“輕生產”的基礎和特質,縮短了創意與品牌,與商業的距離,使深圳內衣沒有其他集群地的暮氣。
反觀傳統內衣集群地,雖在產業工人數量、企業數量、產值數量等方面擁有優勢,但大多處于產業生態的底端,難以把控渠道,很難影響消費者,引領趨勢。
受創業觀念、產業結構、地理位置影響,在傳統內衣集群地,新生企業和品牌缺乏商業氣氛的熏陶,難以擺脫對制造優勢的依賴,切合不了時尚趨勢、商業趨勢、消費趨勢,難以引領行業;成熟企業和品牌,多呈大(規模)而重(硬件設施)的狀態,受發展慣性的約束較大,轉型很有難度,只有延續既有優勢,不斷擴大規模和更新設備,增加品牌、品類,優化管理,很難在時尚創意、商業模式、消費需求上創新和布局。
這就是深圳與其它集群地的差別。這些差別可以說明深圳內衣的優勢和未來的趨勢,卻不一定能說明其他集群地已經落后,更不能說明深圳與其它集群地就是涇渭分明的兩個個體。在信息交流越來越充分的狀態下,通過資本介入和資源互換,其他集群地企業完全可以分享到深圳內衣的優勢和成就。長期來看,這幾乎就是必然。{page_break}
深圳內衣對其他集群地的影響在于,它將很有可能引導行業重塑人才和資本流動曲線,重塑品牌運作軌跡,重塑產業分工角色,甚至重塑集群地特征和內衣格局,以及人們對內衣的思維方式。
東莞市新感覺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雷有這樣一句話:就成熟度來講,內衣不如女裝,女裝不如運動男裝,運動男裝不如屈臣氏,屈臣氏不如百盛。所以,新感覺雖是內衣連鎖,卻不用內衣行業里的人做高管。事實上,深圳內衣里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心理。
就內衣行業人才需求的心理來說,潮汕和義烏企業非常渴求在鹽步企業從業的中高層人才,鹽步企業非常渴求在一線品牌從業的中高層人才,深圳內衣則更傾向于尋求在零售行業、大裝行業、化妝品行業從業的中高層人才。這種現象將在今后越來越明顯。以營銷人才為例,隨著專業資本的流入和大裝對內衣的重視,內衣對零售型商業人才的需求更趨迫切。但對于大多數內衣企業的中高層人才來說,工作中心還集中在招商、發貨、催款。在渠道扁平化趨勢下,這種傳統型人才或許要和傳統代理商一起退出歷史舞臺,除非我們選擇進化。
在深圳內衣對人才流動曲線進行重塑的同時,也在重塑內衣行業的其它方面。可以預測的是,越來越多的新生品牌,將會擁有專業資本的背景。渠道品牌如連鎖品牌、電商品牌也將越來越活躍。在行業品牌扎堆的同時,消費者品牌也將誕生。此外,設計師品牌也是一種方向。這一切,將促使內衣品牌超脫內衣行業的欲望愈演愈烈。或許這本身就是一種趨勢。
用專業資本為例作下延伸,有一種觀點頗有道理:內衣行業比男裝、休閑裝要落后七八年甚至10年,這些行業走過了品牌化運作的啟蒙期、發展期,現在正處于調整期,它們與連鎖、資本在中國的發展同步。近幾年,受到店鋪租金、人員工資上漲等因素影響,商業模式給大裝帶來的紅利趨于微薄,資本開始尋找新的利益洼地。作為“服飾領域最后一塊蛋糕”,內衣因攜帶服飾基因,有可能成為“泄洪”的理想行業。與內衣行業不同的是,大裝較早地消化了管理模式、資本、商業模式、新營銷等帶來的挑戰,這些挑戰大多呈階段性的分布在不同年份,前后長達20多年,緩沖期較長。但對內衣行業而言,這些挑戰現在才真正來到,而且在同一個時間截面來到,緩沖期很短。而深圳或許是大裝登陸內衣的最好窗口,它們將成為深圳內衣的構成元素之一。
所以,深圳內衣給予人們的啟發在于:企業在給消費者提供內衣的同時,要跳出內衣行業思考內衣,不能局限在內衣行業以“產”“銷”兩個維度經營內衣。企業可以站在資本的高度、商業模式的高度、消費趨勢的高度、新營銷的高度去思考內衣。尷尬的是,企業更多的只是站在內衣行業以產銷兩個維度看內衣。
基于深圳內衣對人才流動曲線、資本流動曲線、品牌運作軌跡的重塑功能,深圳內衣或者有如深圳內衣特質的這種產業傾向,將對傳統的產業分工、集群優勢和行業格局產生更深刻的影響。
可以這樣說,深圳內衣的總部經濟與時尚經濟越明顯,其他集群地的加工生產屬性就越突出;深圳內衣對新模式、新渠道的嘗試越多,其他品牌對消費者的掌控就越低;深圳內衣對內銷市場越關注,其他企業面臨的挑戰也越明顯。當然,每個集群地總會存在不少優秀品牌,它們中的某些品牌不但不受影響,反而越做越好。但是從整體和長遠來看,這個結論是成立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