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槎搭建棉紗機械配件市場助力棉紗產業升級
“近幾年,由于政策導向的不明朗,本地企業大都在觀望,而江蘇、福建等地相關產業迅速崛起,交易量榜首位置已旁落他人。”“產業政策、產業規劃滯后,任由市場、企業自主發展,產業發展處于無序狀態。雖然在張槎已經建立了10多個針織工業園區,但基本上都是零敲碎打,園區素質不高,彼此互不關聯。”調研報告中稱。
張槎搭建棉紗機械配件市場 推進張槎棉紗產業搬遷計劃
調研報告建議,在生產環節還在張槎的這幾年,不妨建立布匹交易市場,廣州中大布匹市場的坯布及色布90%來自于張槎,業內人士估計,經3-5年的培育,張槎布匹交易定能分得中大布批市場50%的市場份額。調研還建議,整合“張槎針織”、“佛山童服”兩大品牌資源,打造高質量的針織服裝產業基地等。同時,建議吸取世界時尚之都的設計,發展電子商務。
現狀
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平臺與勞動力缺乏
根據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提供的資料,張槎針織服裝產業集群生產規模以及總量為全國最大,年產值超750億元,廠房面積600多萬平方。
張槎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針織面料生產基地和流通基地,國內最高檔的針織服裝面料張槎均能生產。
據統計,張槎針織服裝企業3000多家,目前未有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只有7家。原有依托商會建立的專業鎮中小企業公共創新服務平臺企業,由于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對外服務已日漸式微。
由于研發設計能力不足,絕大多數企業品牌影響力低或是沒有自己的品牌,抄襲成風,只能為國內外知名品牌代工或貼牌生產。雖然有企業與品牌商合作進行生產經營聯盟和股份聯盟,由于是簡單代工,賺取價值有限。由于缺乏廣州中大布匹交易市場之類的交易平臺,張槎針織企業沒法分享終端利潤,普遍僅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用,處于產業鏈中低端。
而以量取勝的加工環節對勞動力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張槎針織服裝企業的勞動力資源完全依附外地,外地務工人員對企業待遇和認同感不高,造成企業生產工人頻繁流動和用工短缺。
并且,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市場仍處于低迷時期,加上原材料價格、用工成本上漲,針織服裝產業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產業再不優化提升就沒有出路”。
對策
1.建布匹交易市場分廣州中大布匹市場50%份額
目前,廣州中大附近聚集了七、八個布匹交易市場,規模為世界最大。據行業內人士測算,中大附近的七八個布匹交易市場每天交易金額至少超過20億元。
“張槎擁有針織布產地的先天優勢,以100方每月60元的鋪位計算,年租金才7.2萬元,競爭力顯而易見。”調研建議,向順德陳村力源和金锠兩個不銹鋼交易市場學習,利用毗鄰瀾石的地緣優勢成功承接瀾石不銹鋼市場交易轉移。“雖然中大布匹交易市場有其歷史原因和集聚效應,但隨著廣州限行政策及經營成本的不斷提高,外遷是必然。而張槎地處佛山西部,臨近禪西大道、桂丹路及佛山西站,加上目前中大布匹市場的坯布及色布90%來自于張槎。”業內人士估計,經3-5年的引導和培育,張槎布匹交易定能同中大分庭抗禮,占據50%的市場份額。
2.整合“張槎針織”、“佛山童服”品牌資源
調研還建議,整合“張槎針織”、“佛山童服”兩大品牌資源,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對產業鏈進行補充、延伸和重組。調研建議整合現有園區載體,打造一個高質量的針織服裝產業基地,建設針織服裝公共服務平臺、企業總部大廈、研發設計中心等項目。
據街道辦反映,目前村級載體還有8000多畝,村委會愿意用于發展針織服裝產業。
調研提出,建3個標志性交易市場:棉紗交易市場、面料布匹交易市場、機械配件交易市場,占地約1100畝。同時,建3個終高端展示平臺。目前由張槎商會牽頭組織,東成立億、東基地產和部分針織服裝企業參與,提出建設匯萃西城時尚產業園構想。
{page_break}
3.吸取巴黎設計精華發展電子商務
在生產環節遷出前,調研組建議推動針織服裝產業由原來的生產加工向創新和設計轉型,開展國際交流,吸取世界時尚之都如意大利、巴黎、倫敦等地的時尚設計精華,密切與國家級行業協會聯系,搭建平臺舉辦各種時尚設計大賽,提升轄區內服裝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服裝時尚與嶺南文化融合,將禪城打造成時尚指數發布平臺。
此外,發展電子商務也是做大做強的路徑之一:應用與計算技術,建立權威的棉紗、面料布匹、針織服裝教育價格指數發布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以電子商務模式為核心,拓寬行業營銷渠道,低成本打造一批本土時尚品牌,鞏固“張槎針織”、“佛山童服”的行業地位。
企業聲音
“搬走后如產業鏈跟不上就麻煩了”
“我算是第一代張槎針織行業人,我們這代人辛辛苦苦二十多年,打造張槎針織到現在這個規模。今年我已經快60歲了,讓我搬也不想搬。我們企業規模雖然不算大,也代表了張槎本土的企業。”佛山市禪城區富利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招英杉說。
“遷出不是說得那么簡單,一下子企業搬到哪里去?搬走后如果相關產業鏈跟不上就麻煩了。由于整個針織行業是一個加工過程,除了生產環節外后面加工還有幾個方面的。我了解的從張槎遷出去的企業基本上沒有發展得好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就曾經嘗試過,把工廠開到南海和順,當時交通還沒現在這么發達,隨便辦一件事就要一天時間。”招英杉說。
“行業政策不要像國足換帥”
“這個行業的政策不能像中國足球換帥一樣,幾年換一批,政策還是要有穩定性。”一位針織老板說:“不光是本地的政策,遷出地的政策也是這樣,前些年張槎有家企業到無錫設廠,無錫當地政府很熱情,給了幾百畝地,等到廠房蓋好后,當地的領導換人了,承諾跟之前說的不一樣。”
“企業明白,生產環節逐步外遷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他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做出規劃引導,將終高端平臺和專業交易市場留在張槎并扶持其做大做強。”調研報告中如是說。為此,調研還建議政府應明朗對產業發展的態度,還業界信心,盡快出臺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支持發展產業鏈的哪些環節,通過政府有形之手,引導企業走出一條從針織服裝制造業向品牌時尚創意產業轉型升級的蛻變道路。
張槎的服裝產業擁有一定規模,在工商部門登記的服裝生產企業有165家,商會反映,實際數量超過300家。擁有一批上規模的企業,如安東尼、光大、金紅棉、奔騰等。國內一線品牌以及相當部分國際知名品牌均在張槎代工或貼牌生產,包括阿瑪尼、勁霸、七匹狼、雅戈爾等80多個。
{page_break}
“中國針織名鎮”張槎曾是中國最大的棉紗集散地,棉紗經營戶超500家,2012年張槎針織服裝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年產值超過750億元,繳交國地兩稅4.43億元。廠房場所占地約8000畝,600多萬平方米,每畝稅收約5.54萬元,每千平方米稅收約7.38萬元。年產針織布300萬噸,日棉紗交易10000噸,日產值超過2個億,年棉紗交易量占全國1/3,全國各地絕大部分的棉紡企業都在張槎設置銷售網點。這次的調查組建議中指出在紡織服裝產業遷出計劃后,還要利用生產環節還在張槎的這幾年,搭建棉紗、面料布匹、機械配件三大交易市場及展示平臺,效仿陶瓷產業的升級路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