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梁服裝工業園在新背景下再次“熱啟動”
一個鄉鎮,一座產業城,能夠把兩者聯系在一起,正是因為其位置距離鄭州半小時路程,且有服裝產業基礎。符合市場邏輯的是,2006年,鄭州新密市開始籌建曲梁工業園,2011年,更將這一工業園升格為鄭州褲都新區。然而,7年過去了,結果與初衷相距甚遠。
“這是新密再次大張旗鼓地開建曲梁品牌服裝之都的內因。”9月23日,接近新密市政府人士直言。
9月9日,在新密市產業集聚區,鄭州錦榮服裝創意園二期、香港迅捷(新密)服裝產業園、中金匯仁服裝孵化園、同贏服裝總部港4大服裝生產加工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總投資將達85億元。
新密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所在地與曲梁服裝城一路之隔,顯然,重建曲梁工業園的夢想再次起航。
只是這一次與7年前顯然不同:多個投資主體共同承建,且有服裝商業開發經驗,投資額度、規劃雄心、建筑體量等都讓市場看到了希望,且又取了一個更為大氣的名稱:品牌服裝之都,以示區別。
顯然,這一次,更值得市場期待。
升級之城
4家服裝生產與交易平臺的定位不同,但同樣都顯示了共同經營、做大曲梁服裝產業的遠大目標。
如果僅從文字表述中尋找新密市發展曲梁服裝產業的新變化,其產業升級之意還是明顯的。
2011年,當曲梁服裝工業園升級為鄭州褲都新區之時,當地政府的希望是,“把鄭州褲都新區打造成為全國服裝一級批發市場和加工基地”。
9月9日,在曲梁服裝工業園一側,4家大型服裝生產基地奠基。新密市的期待是,“打造全國著名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貿易中心;積極承接沿海服裝產業轉移,建設服裝孵化園,形成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服裝研發、生產和銷售基地”。顯然要比先期的“一級”市場要高得多了。
事實上,曲梁服裝工業園宣傳的名頭在不斷升級,從曲梁服裝工業園,到曲梁服裝城,到鄭州褲都新區,再到品牌服裝之都,可謂步步高升。
期待值的上升,是有事實根據的。從公開數據顯示,2006年啟動建設的曲梁服裝工業園建筑面積為1100畝,現在“(曲梁品牌服裝之都)規劃建筑面積3700多畝”。接近新密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人士告訴記者。
更讓政府期待的是,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以前有新密當地人投資建設,現在引進了香港、鄭州等地大的服裝商業地產開發商等,且達到4家之多。比如河南豫發置業有限公司,其開發錦榮商貿城已成為鄭州服裝貿易的主要平臺之一。
更讓政府有理由期待的是,這些市場主體紛紛提出了自己的開發定位:河南豫發置業走的是創意園線路;中金匯仁服裝產業園則以孵化園立意;同贏服裝則以總部港為發展目標;香港迅捷(新密)服裝產業園則是生產基地、服裝交易市場的定位。
4家服裝生產與交易平臺的定位不同,同樣顯示了共同經營、做大曲梁服裝產業的遠大目標。
“褲都”之名仍在
鄭州褲都新區的名字仍在,只是市場運營的現實無法支撐這一夢想。
新密市顯然為這一次曲梁服裝工業園的升級做足了文章,其發展不僅有響亮的目標,而且在產業發展有著更具操作性的計劃。比如,新密市要實現“曲梁作為承接鄭州服裝市場外遷的主陣地來發展”。
外遷177家批發市場,是鄭州市城區發展的一大戰略規劃,有著承接優勢的新密看到了這一商機。
公開資料中,新密市提及“與鄭州市紡織服裝產業布局相對接,著重發展服飾產業集群和服飾交易市場,形成具有服裝供應鏈、服裝生產及服裝銷售鏈的新型服飾產業高地”的發展規劃。
更支撐新密發展服裝產業的,還有曲梁周邊有近200家服裝企業,還有大量的小服裝作坊在村莊里生產。這些本土服裝生產企業也面臨升級改造機會。
事實上,早在2006年,新密市就已經看到這種產業邏輯,并付諸實踐,這樣就有了5年前開張的曲梁服裝工業園。然而,5年來,雖然服裝工業園升級為鄭州褲都新區,但是,其市場運營遠稱不上成功。
9月23日,記者趕到曲梁,看到大大的“鄭州褲都新區”的牌子仍然掛在沿路一側樓頂上,醒目得讓人印象深刻,只是大樓大門緊鎖,側面墻體上紅色的“拆”字同樣醒目,而大樓門前的推土機正在轟鳴著。
{page_break}
記者沿著大學路向南延伸的土路走進鄭州褲都新區,原來這一路面正是剛剛推掉了的鄭州褲都新區的建筑物。“你看,大學路通了,把園區都一分兩半了。”一位小餐館老板告訴記者。
走進褲都新區,記者所見顯然與這么一個響亮的名頭無法聯系在一起。“有幾家企業搞生產,都不大。”在一家服裝批發市場里,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然而,記者徜徉于褲都新區內,發現像這樣不大的服裝批發的門店也極少,賓館、飯店、雜貨店等零星門店開張著,空蕩而沒有生氣。
更有人介紹:“有些地塊轉手開發成樓盤了。”
顯然,鄭州褲都新區的名字仍在,只是市場運營的現實無法支撐這一夢想。
此次有何不同
專業開發商的入駐,其對園區市場運營內在規律的把握,是這一次投資主體中最大的亮色,也是這一輪新的投資中最鮮明的特質。
從曲梁服裝工業園到鄭州褲都新區的掛牌與運營,至少這樣一個誕生于鄉鎮的服裝產業園引起了更高層面政府的重視。不過,僅此而已,畢竟,市場運營必須遵循市場規律。
那么,這一次有何不同呢?
市場發育需要產業環境的營造。服裝市場觀察人士李秀明分析,新密這一次集中奠基4家服裝產業開發企業,既有承接鄭州市服裝市場外遷之意,又有滿足本土服裝小作坊企業搬遷升級所需之考慮,再加上沿海服裝企業轉移,此時建設服裝企業產業園區,是個合適的節點。
“這一次的投資主體中,有錦榮這樣的品牌服裝商貿平臺的參與建設,其對市場的號召力應該有力度。”長期關注曲梁服裝產業發展的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事實上,專業開發商的入駐,其對園區市場運營內在規律的把握,是這一次投資主體中最大的亮色,也是這一輪新的投資中最鮮明的特質。
錦榮工作人員介紹,其一期項目已有幾十家企業入駐,且有一家企業已在園區內招工。 而4家企業集中開發服裝產業園區,共同經營,這一投資規模高達85億元的集中投資不僅見證了市場對服裝產業前景的看好,更體現了當地政府做大服裝產業的決心。政府規劃高達3700多畝土地的服裝產業園區,更為其發展目標注入了雄心。
鄭州大學南路的貫通,雙向八車道的高速通道將鄭州市區和曲梁服裝城半小時路程縮短至“5分鐘交通圈”。記者在曲梁看到,大學南路的曲梁段已經貫通,這一被鄭州市定位為商業走廊的大道通車之后,其對曲梁服裝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應當會顯現出來。
此時,4家服裝產業地產的開發商顯然看到了這一時機。當然,還要看到,當地政府在曲梁成立了新密市產業集聚區之后,服裝產業雖是集聚區發展排在第二位的產業,但政府加大要素資源的配置,也會提升服裝產業發展的機會。
現實需要警醒
人們不能不擔心攤餅過大、無米下炊的現象發生。這是政府要警惕的問題了。
“現在就有人打著我們的牌子招商了。”記者在曲梁采訪,一家服裝產業地產開發商向記者坦露實情。招商競爭已在包括鄭州褲都新區在內的5家開發商之間展開,雖然招商才剛剛開始。
市場競爭是市場活性的體現,本是正常的市場現象。在良性競爭的區間內,會促進區域內同質產業的發展。但是,如果開發商之間爭奪資源到了無序狀態,會損害區域產業發展的競合生態。當然,對于曲梁服裝產業地產商來說,他們更明白共贏的理念。
{page_break}
強調共贏,還在于4家新入駐的企業同質化的開發產品,招商競爭是他們將要面臨的課題。
“雖然4家入駐開發企業的服裝產業園的定位不同,其實只是名稱稱謂的不同,實質上定位沒有什么區別,也區別不開。”鄭州市一家知名服裝企業老板告訴記者,“服裝產業無非是原輔料、生產、流通3個環節,開發商做的事是相同的,就是建生產車間,或者是辦公區,并無實質性的區別。”
記者觀察,4家新入駐開發企業功能定位雖然表述不同,卻也印證了上述服裝企業老板的判斷。這當然讓市場看到了曲梁服裝產業園內開發商的熱情,但是,企業搶食蛋糕的行動從奠基那一天起就已開始,人們又不能不擔心攤餅過大、無米下炊的現象發生。“這是政府要警惕的問題了。”上述企業老板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