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3年棉花收購市場開局形勢分析
2013年度天津市棉花收購開局的形勢特點:種植面積減少單產提高;棉花自然品質好于上年;籽棉價格小幅上漲震蕩;新舊標準接軌促收購謹慎,棉紡企業不急于補充原料庫存。
一、種植面積減少,棉花單產增加
據市農業部門統計,2013年度天津市棉花種植面積68.81萬畝,比市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度棉花面積83.12萬畝,減少14.31萬畝,減幅17.22%。今年本市傳統產棉區種植面積均有所下降,其中靜海縣由上年的22.9萬畝減少到今年的13萬畝,減幅達43.2%。主要是上年澇災嚴重,棉花產量品級下降,收益大幅減少,挫傷了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
棉農普遍反映,今年天津地區氣候條件比上年好,天氣炎熱,雨水量小,棉花長勢良好。如后期不出現連陰雨等惡劣天氣,預計籽棉單產500斤以上,比去年增加近20%。按衣分37%測算,皮棉單產85公斤,預計2013年度天津棉花總產量5.8萬噸,在種植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總產可與上年持平。
二、品級好于上年,價格小幅上漲
9月12日我們在率先開秤的寧河縣豐臺、岳龍、寧河鎮等企業收購現場,看到收購的籽棉質量普遍優良,色澤白、長度好,基本沒有僵瓣,棉花自然品級較上年大幅提高。截止9月22日,市纖檢所對部分企業的公檢結果,以白棉三、四級為主,三、四級白棉各占比35%;二級淡點污棉占比22%,主要是由于中秋節前后陰雨寡照的影響。而上年同期公檢結果幾乎全部是四級,四級花占比高達98.83%。災情嚴重的靜海縣,五級花比重大、長度短,低于收儲標準,400型棉花企業只得停止收購。
今年我市籽棉收購價格低開高走、小幅上漲震蕩,同比略微有所提高。9月初開秤價格4.00-4.10元/斤,中旬漲到4.20-4.30元/斤,中秋節后棉籽價格由1.20元跌到1.09元/斤,籽棉價格回落到4.10-4.20元/斤。而去年同期收購價格為4.05-4.07元/斤,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
三、新舊標準接軌,企業謹慎收購
由于今年棉花收儲與新標準同時進行,目前入市收購主體較少,只有寧河縣部分400型企業開秤試探性收購,大部分400型棉花企業準備在“十一”前后開始收購,一些200型棉花企業在觀望等待入市時機。已開秤企業的收購也十分謹慎,嚴格控制質量、水分和收購數量。
主要原因:一是新棉采摘量較小,水分較大。二是今年執行棉花新標準,棉花企業對顏色級和軋工質量標準心中無數,未來盈虧狀況難以把握。三是中秋節后收購籽棉質量有所下降,價格上漲,加上棉籽銷售價格回落,收購成本增加,企業虧損風險加大。因此,大多數棉花加工企業繼續觀望,入市企業十分謹慎,收購斷斷續續,總體日收購量不大。
四、結算細則變動,擔心資金占壓
棉花企業反映,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細則出臺,貨款結算規定支付全額貨款,但取消了中儲棉公司在審核、出單、驗票等部門環節工作日的時限約束。同時還停止幾個企業組批湊足交儲合同的做法,交儲合同只準一個企業組批,加大了企業交儲資金沉淀。
有些企業擔心,在今年集中交儲階段,從成交入庫到支付貨款的全流程,大概需15-20天時間,要比上年貨款回籠遲緩,企業籌措收購資金的壓力倍增。呼吁中儲棉總公司加強貨款結算環節的時限約束,加快交儲貨款支付,提高棉花企業收購資金效益。
五、棉紡企業觀望,等待放儲時機
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紡織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我市大型棉紡企業的開工率僅在65%左右,紡織用棉總體上以國儲棉為主,面臨虧損的經營壓力很大。由于內外棉價差較大,棉紡企業為降低成本,棉花進口量維持較高水平。近期企業原料庫存可維持二個月的生產量,其中印度棉、美棉占到90%。當前,紡織企業對原料采購仍持觀望態度,等待著國儲棉的拋售時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