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大博導王瑞:為弘揚紡織之光孜孜不倦
為弘揚紡織之光孜孜不倦──記天津市勞動模范、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王瑞
“等這實驗結果出來了,就趕快告訴我……”在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內,博士生導師王瑞邊忙碌邊說。天津市勞動模范和模范集體表彰大會結束后,他第一時間就趕回學校,繼續帶領其“電子智能紡織品”科研團隊從事可穿戴電子智能服裝的開發與應用,為推動我國功能智能紡織品及產業用高技術紡織品研究、緊跟時代步伐弘揚紡織之光孜孜以求。
“我們目前研發的重點方向是圍繞當代人們生活、健康監測、特殊環境作業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需求,不斷突破柔性傳感器、智能調溫、微納器件嵌入織物等智能紡織材料關鍵技術,并積極拓展智能紡織材料在可穿戴、家居用、產業用等紡織品領域中的應用。”王瑞告訴記者,該團隊制備的輕薄型低溫防護手套已在冷庫、海上作業等領域試用,非開挖管道修復材料和技術已實現國產化,正在不斷改進。目前,他帶領團隊進行可用來監測心率和脈搏的纖維化傳感器以及纖維化柔性電池的研發,并取得初步成效,正在抓緊時間向產業化方向攻關。
王瑞從教37年來,不斷追蹤本專業及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并將最新學術動態和研究成果傳授給學生。他帶領團隊成員不論嚴寒還是酷暑都專心科研,堅持不懈的努力使他在科研學術上收獲了累累碩果:近幾年先后主持完成國家、天津市及企業等科研項目3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20篇,出版著作5部,授權專利16項;科研成果具有國內領先水平,服務京津冀相關產業20余家。
“王老師嚴謹的科研態度、認真的治學作風一直影響著我們。從本科生到博士生,他都會經常手把手指導怎樣做實驗。在學術方面對學生要求很嚴,論文必須有足夠的創新點,實驗過程必須嚴謹。特別是他做完眼部手術后,仍然堅持逐字逐句給學生們批改論文,電腦沒法看,就用投影儀放大后一點點地修改……王老師為學生付出了太多。”團隊成員、王瑞的博士畢業生張淑潔說。
“能夠獲此殊榮,我感到十分榮耀。我將繼續專注于教學和科研事業,不忘初心、立足崗位、精心育人,在紡織發展之路上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更多的高水平成果和人才。”王瑞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