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溫州服裝”借助百貨商場重塑本地品牌之旅
2000年以來,在本地中高端百貨商場里,鮮有溫州本土服飾品牌。而占據本地上檔次商場顯要位置的洋品牌,不少是在溫州貼牌加工的。
早在13年前,溫州打出了“穿在溫州”的區域口號。目前,溫州服裝企業達2000多家,生產了全國約10%的服裝,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達17枚,中國名牌9枚,是名副其實的服裝生產大市。
服裝大市卻只扮演著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角色。在2008年之后的制造業大環境下,這種窘境越發讓溫州服裝企業感受到利潤的壓力。在新時期,不少本地知名服飾品牌選擇重返中高端百貨商場,開始了重塑品牌之旅。業內人士認為,溫州服飾借助中高端百貨商場來擴大品牌知名度,盡管會面臨各種困難,但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
重返百貨商場塑造品牌
近日,記者探訪溫州銀泰百貨商場發現,報喜鳥服飾旗下的法蘭詩頓品牌,另一家服飾企業的法派品牌,本土女裝JJOTT和杰茜萊均開出醒目的門店,成為商場消費新寵。在開太百貨商場,溫州本土服裝品牌開始斬露頭角,ochiry女裝一度熱銷。
在這之前,盡管溫州許多服飾品牌享有盛譽,但在本地中高端商場,本土品牌卻不多見,有的甚至是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怪象,市區某高端商場企劃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印象中好久沒看到溫州服飾品牌,這種現象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她認為,這可能與溫州服飾知名度不夠有關。
上世紀90年代,溫州服飾品牌在本地百貨商場占大頭。2000年以后,隨著國外品牌的服飾大量進入中國,以價廉取勝的溫州服裝風光不再。為減少中間環節,許多溫州服飾企業在全省各大商場陸續撤柜,有的干脆開起專賣店。
中國好日子服飾集團公司董事長曾圣忠坦言,進駐高端商場并不容易,要給商場提成,再加上稅款、人工成本費,除非生意很火,否則難贏利。
“先是國外大品牌,然后是大量的國外二線品牌涌入溫州,這幾年的勢頭太猛。”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說,拿前幾年賣得很好的丹麥女裝品牌ONLY為例,曾經在銀泰一個月,不做促銷就能賣到100萬元;而一個溫派女裝品牌,平常每月只有二三十萬元,即使搞促銷,最多也只五六十萬元。
經過近幾年市場的大浪淘沙和行業整合,溫州服飾創品牌意識不斷加強,本土高端的百貨商場不時出現“溫系服飾”。這為很多業內人士所樂見。
提升品牌知名度是關鍵
盡管這幾年本土高端百貨服裝商場喜見“溫州制造”,但總體來說數量偏少,這多少折射出溫州服飾整體營銷領域里的軟肋。
銀泰百貨溫州世貿店企劃部經理盧亦抒告訴記者,跟國際品牌相比,國內品牌價格上可能會更實惠一些。有些商品做工、面料也很好,但因為沒有國際品牌知名度高,所以不被大眾所了解。
這種境況來自溫州服裝企業一貫的“重制造輕流通”定位。溫州服飾的制造工藝相對先進成熟,不少服飾企業生產機器用上日本兄弟,日本重工、德國杜克普和美國百浮等世界先進機器,是國際知名品牌貼牌加工的集聚地。但溫州服裝企業中,真正創品牌的企業卻不足百家,幾乎整個行業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鄭晨愛透露,目前許多世界最頂級的男裝品牌都青睞溫州的制造工藝,世界名牌阿瑪尼、杰尼亞、范思哲、古馳、SARAR、瑪莎、夢特嬌、狄亞諾,卡爾丹頓等均與溫州服裝企業實現合作。在全球10大頂級男裝品牌中,有半數以上在溫州下單生產。甚至款式設計都來自溫州企業,然后由品牌公司選款后再一條龍加工,可以說溫州服裝重振雄風是萬事俱備只欠品牌。
鄭晨愛介紹,溫州本土品牌加上溫商代理的國內國際鞋服品牌至少有500個,年營業額數十億元。但無論是宣傳上,還是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在消費者眼中的溫州服飾很多時候還只停留在制造業的概念上。溫州服裝要想重新崛起,必須要扭轉這種觀念,必須要打造自己的牌子。
浙江雪歌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勇認為,溫州服裝類型豐富、結構也非常豐滿,但整體來說溫州服裝區域影響力仍然弱,沒有知名度,難登高端百貨的大雅之堂。溫州打造區域品牌,必須要發展溫州服裝的“中間力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