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中國西裝名城”做大做強上下游產業鏈
能不能讓普蘭店“中國西裝名城”這塊牌子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將一枝獨秀的西服加工產業發展成為百花齊放的集材料、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服裝批零集散地?分組審議期間,市人大代表胡冬梅提出這樣的設想。
胡冬梅稱,配套不足是困擾大楊很久的一個問題,舉個例子說,在溫州做服裝生意,騎著自行車20分鐘就能把面料鋪料都購齊,而這事兒到了連,連選購帶郵寄一般需要20天。
在時間就是競爭力的今天,這樣的速度遠遠無法應對風云多變的市場環境。
胡冬梅稱,服裝產業門類眾多,相互依存才能發展更好。
普蘭店是東北最大的西裝生產基地,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由大楊、帕克嵐德、大森等600多家企業構成的服裝紡織產業集群。傳統的來料加工模式,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限制了普蘭店服裝材料業的發展,也間或給這些服裝企業造成“青黃不接”的困難,胡冬梅希望,普蘭店能夠借助西服產業這個優勢資源,努力拓寬上下游產業鏈,除解決現有企業配套問題外,還能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更多的就業。
目前,普蘭店市服裝紡織企業已經發展到6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6家,從業人員4萬多人,服裝加工能力8200萬件(套),年總產值超過200億元,約占大連市一半以上。
去年服博會期間,普蘭店的幾十家服裝企業組團參展,集中展示該地區西裝生產加工的整體實力,引起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高度重視。會后,普蘭店市市長張乙明牽頭,全力打造、積極籌備,經市武博會組委會近一年的推動,終于成為 “西裝名城”產業集群地。目前,國內已經成功躋身服裝產業集群地的縣及縣級市為57個,其中,位于服裝產業技術要求最高端的西裝集群地,普蘭店還是首個。
目前,普蘭店已經進行了服裝產業園區的整體規劃,并成立管委會和專門的公司進行項目跟進。園區面積達28平方公里,將重點建設六大服裝產業園區,即總部經濟區、人才培訓區(以職教培訓基地為主體)、國際會展區(以大連國際會展城為主體)、商貿中心區(以新建奧特萊斯商貿中心為主體)、成品服裝加工區(以大楊集團為主體)和輔料生產區。
普蘭店副市長劉劍表示,在現有的服裝產業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國際先進技術,以高檔紡織品和品牌服裝為龍頭,將普蘭店市建成擁有核心競爭優勢和完整產業鏈的以西裝為代表的服裝產業基地。在產業結構上,衣著類、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三大終端產品產值比達到49:32:19。未來,將在大連全域城市化發展的背景下,以大楊集團為龍頭帶動服裝企業持續發展,規劃發展面輔料代銷中心、品牌代工中心和西裝產業加工區,努力將普灣新區打造成“中國西裝名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