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深圳城市服裝品牌趨勢高端
城市服裝品牌偏“西” 未來深圳商業趨勢高端 據研究機構統計,近一年來,多個國際品牌選擇了深圳開設華南區首店,如美國服裝品牌Victoria‘‘sSecret及BrooksBrothers,法國時裝品牌MariaLuisa及PierreBalmain、英國服裝品牌AlexanderMcQueen及VivienneWestwood、化妝品品牌SaintLaurent等。
盡管目前深圳“洋品牌”隨處可見,而像LV、GUCCI一類的真正高端品牌卻屈指可數,多數購物中心雖定位高端但引進更多的是如H&M、ZARA等國際知名時尚快銷品牌,而這些品牌的定價和產品質量都稱不上高端品牌。
業內人士認為,深圳的高端商業運營一直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深圳的城市品牌推廣不夠,另一方面是深圳缺乏優質的高端商業載體。“增強深圳對外的知名度和尋求優質的合作機構或能為之解困。”
現狀??消費者青睞高端零售精品
盡管深圳的高端服裝品牌不多,但深圳卻擁有龐大的高端消費群體。在美聯物業對前往高端商業消費的群體研究中發現,深圳市民去高端商業購物的年齡段大概在26—39歲之間,女性占比逾六成。而從購買的商品分類來看,日用品和食品最多,其次是服裝和鞋類,文體用品消費最弱,食品的消費呈現上漲的態勢。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徐楓分析,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追求比較明顯。“中高端商業的產品線組合多、款式多、選擇面大,還有一些新的國際產品,都能在高端零售精品店買到。”徐楓認為,這是消費者去高端商業消費的主要原因。
然而,調查中也發現,消費者對服裝方面的消費并不是很滿意。“主要的意見集中在中高端商業里的服裝產品線太單一,幾乎每個購物中心都是H&M和ZARA,但這些也不算是高端的產品線,只是國際時尚快銷品,深圳的中高端商場基本都是它們在撐場,服裝的產品線組合吸引力不夠。”在徐楓看來,深圳的高端商業所謂的國際品牌主要是這幾個快銷品,同質性強、吸引力不夠;其次,定價太高、性價比差也是消費者不滿意的原因,“稍微有點設計感的就要2000元以上,這是匪夷所思的”。
一些高端購物中心也不乏一些國際知名的“小眾”品牌,然而大多陷于門可羅雀的尷尬處境。徐楓說:“大家都只認識LV、GUCCI等幾個大眾的知名品牌,有些‘小眾’品牌在國際上也知名,只是我們的消費者對品牌的了解程度很低。”
探因??缺“名氣”和“百貨店”
近年來,深圳的各大購物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甚至出現商業過剩的爭議。深圳不乏高端消費人群,可為何高端商業總顯得“無精打采”呢?
在徐楓看來,“深圳并不是沒有消費能力,而是別人對深圳不了解”。她在研究中發現,深圳在中國4個一線城市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是最低的,國際品牌若想進入中國市場,大多首選北京、上海,然后才會想到廣州和深圳。“要想吸引更多的國際高端品牌,深圳在城市品牌國際推廣方面還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此外,徐楓還把原因指向了商場的租金。“深圳的商場租金太高了,一上來就漫天要價,特別是‘宰’大品牌的心理特別強烈,在高租金之下,大品牌進來的初期都基本全線虧損。”徐楓認為,深圳的商場總希望能有北京、上海的檔次,租金一直高企,可是對于大品牌而言,北京、上海的選擇面會更廣,深圳的選擇面小,加上報價較高,就讓不少大品牌敬而遠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劉魯漁博士也在研究中總結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深圳依然缺乏高端服飾商業的載體。盡管深圳的購物中心越來越多,但這些購物中心還不能算是有效的載體,劉魯漁認為是“缺少百貨店”,“這種‘百貨店’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百貨店,而是像巴黎老佛爺這樣的百貨店”。
第二是深圳這個地方做商業很尷尬,經常扮演“通道”的角色。深圳夾在廣州和香港之間,前者是傳統商業中心,后者是現代商業中心,香港自由性的放開以及免稅港的吸引力大大分流了深圳的消費人群,香港的商業發展程度在吸引高端品牌上也比深圳有優勢。“奢侈品的消費一年就發生幾次,所以許多人愿意以高成本去香港購買。”劉魯漁認為,盡管深圳的現代商業發展不錯,但在高端商業上始終不理想,很大的一個原因來自于香港。
第三是深圳缺乏奢侈品的代理商。奢侈品在異地開拓市場都會尋找代理商,幫助其根據地域特點制定合理的銷售策略來占領市場。“我們的貿易商,只做大宗買賣代理,在奢侈品環節的代理比較薄弱,目前還沒有培養出這類比較優秀的企業。”
建議??加強與香港商業機構合作
雖然深圳在4個一線城市里的品牌知名度最低,可作為華南區的一線城市,在吸引國際時尚快銷品方面的魅力也不差,多個品牌選擇深圳作為華南區的首店足以印證這一點。在華南區,除香港外,深圳相較于廣州在吸引國際品牌方面的優勢和劣勢又是什么?
徐楓分析,以進駐深圳不久的Forever21為例,其“時尚快銷品”的定位在深圳這個年輕時尚、朝氣蓬勃的城市似乎更能找到“共鳴”,而在廣州,一方面這類品牌很多,一方面有來自批發市場的競爭,這類“走貨”的品牌競爭就非常大,因此在廣州或許沒有在深圳賣得好。
劉魯漁介紹,深圳相較于廣州,現代商業發展得比較好,超前意識強。“衡量一個商業的現代化程度有兩個指標,一個是人效和地效,即每人每平米一年下來的銷售額;另一個是連鎖化程度。這兩個指標深圳都超過廣州,在全國也屬第一,但是深圳就是缺少高端。”
劉魯漁認為,在深圳現代商業程度較高的基礎上,若能很好地利用香港發展高端商業的資源和優勢,深圳的高端商業或許也能發展起來。“香港的很多商業都在地鐵沿線,實際上也是由港鐵運營的,港鐵有很多商業資源,我們在發展地鐵、地鐵商業包括地面商業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和香港合作。”
在發展深圳高端商業方面,徐楓從提出的問題中尋求解決的思路。首先,政府在深圳的城市品牌推廣上還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其次,對于中高端商場的經營者來說,租金定價要采取“蓄水養魚”策略,別太急功近利,“盡管商場在開業前幾年的運營是虧損的,但也不要想著在大品牌那里虧少一點,其實大品牌進來也能幫助商場積累客戶的,所以要給大品牌一定的生存空間”。最后,徐楓認為,招商引資的團隊本身對所謂的中高端品牌的認知應該再全面點,“并不是越出名、越貴的就最好,還要看文化,越是中高端就越看重產品的底蘊和文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