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紡織鞋服產業 “內部革命”涅槃重生
有道是,“通則不痛”,占全市GDP近20%的紡織鞋服產業首當其沖地感受到寒意,更當仁不讓地在壓力的倒逼下主動轉型。一段時間來,以技術改造、精益管理為主導,全行業通過“內部革命”,收放自如地在市場的重新洗牌中涅槃重生。
推行數控技術用工減少兩成
一臺載有60余個針頭的YXP平繡機,可高速進行刺繡工作,能夠替代傳統生產線上7到8名工人,工作效率提高5至10倍。
一條智能機器人柔性制鞋成型生產線,能夠自動完成鞋底打磨、噴膠、噴粉等工序,替代8至10名熟練工,讓日產能達到3000雙。
這樣的智能化場景,在泉州紡織鞋服企業車間里,人們逐漸習以為常,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數控技術。“制造業發達的國家,數控化率能達到70%到80%,而國內目前只有30%,它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和整體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永信數控董事長林輝煌說。
消失的人口紅利可以從技術改造中重拾!以制造業著稱的泉州,敏銳地捕捉到隱藏在這一臺臺先進機械中的發展空間。
在海天科技,省內唯一一臺自動做漿機,每年能夠節省人工成本近40萬元,全公司的數控設備每年能夠節約勞動力成本1000余萬元;在龍峰紡織,1000多臺當今世界最先進水平的織機是車間主角,年產各種織物面料超過1億米的背后,每班卻只需安排5名員工巡邏……
先吃螃蟹的人已經得利,帶動著更多的紡織鞋服企業競相加入高科技的大本營。在上個月的紡織制鞋機械產能現場對接會上,晉江華駿鞋機公司與喬丹(喬丹專賣店)體育公司等9對配套協作企業成功攜手。而在全市范圍內,紡織鞋服產業已使用國產數控和伺服系統1000多套,相關應用企業可減少用工兩至三成。
再造生產流程實現成本控制
張弛有度方能收放自如。在技術改造領域不吝重金的同時,泉州紡織鞋服產業的另一只手,正在管理領域精耕細作。
“比如一道工序,必須車10針就是10針,耗時10秒就是10秒,這道工序該以什么樣的動作來完成,工人都要一絲不茍地達到。”361°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這樣一套管理模式下,工人工資的高低取決于生產時間和質量,而不是過去簡單的數量。
這樣的管理模式,被稱為“精益生產”。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傳統的紡織鞋服生產過程中,各道工序都是隔開的,處于孤島式作業狀態,造成占地面積大、庫存多、整體效率低下等弊端。精益生產則通過再造管理流程,拉近每一道工序,規范每一個動作,讓生產周期大幅縮短的同時,減少了浪費、提高了效能、提升了品質,實現了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
當前,柒牌服裝已引入臺灣一家顧問公司的“精益項目”;七匹狼(七匹狼專賣店)男裝與日中新技能顧問公司簽約,導入豐田生產方式的精益管理理念;越來越多的紡織鞋服企業掀起工序革命,讓生產更加精益,質量更為穩定。
精益管理的效果正逐漸顯現。各企業剛剛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安踏(安踏專賣店)、匹克、361°等泉州紡織鞋服企業已經率先實現了凈利潤的正增長,除了市場供求因素外,對成本的精細把控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