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服裝業痛定思痛 衰落的背后是什么
截至2013年,武漢仍有服裝企業1600多戶,從業人員40多萬,年銷售收入500億,出口創匯近5億美元。武漢市經信委走訪調查發現,從近三年的發展情況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產值都在增長中,羽絨服裝增幅最大。這說明,作為傳統優勢產業之一,武漢的服裝產業并沒有停止發展。
這組數據所反映的,和人們的印象又略有差距。這是怎么回事?業內人士坦言,不是我們沒發展,而是沒別人發展快。
我們來看另一組數據:
在武漢1600多家服裝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僅50家,而杭州、青島、寧波的規模以上企業數分別是1250、748、437。
企業規模方面,僅愛帝產值超過10億元,此外,產值5億-10億元的企業1家,1億-5億元的27家,其他都在億元以下。而青島即發集團(主要生產針織服裝)產值突破100億元,寧波雅戈爾產值突破40億元。
顯然,和全國同類城市企業相比,武漢的服裝企業產業規模小,實力不強。
其二,長期以來,武漢服裝產業主要以生產代工為主,處于價值鏈低端,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偏低,品牌建設意識不強,缺乏原創設計,仍舊是傳統的生產基地,沒有向創造型、創意型產業轉變。
以品牌數量為例,深圳服裝擁有國內知名品牌100多個,寧波服裝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1個(武漢5個)、中國名牌產品11個(武漢3個)。
由于缺乏創意設計環境,本地培養的專業人才80%以上都離開武漢,服裝產業難以及時把握時尚潮流。這是漢派服裝設計不夠時尚的癥結所在。
知名設計師王鴻鷹就直言,武漢的服裝企業雖然不惜重金聘請國內外設計師,但卻留不住他們,因為這些企業都沒有做長期的戰略合作發展計劃,也沒有花太多時間去了解設計師是否適合,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總是想著一季度就見成效。“其實,任何調整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風格的調整需要更長的時間,有時還要因此承擔一些不適合而帶來短期的銷售下滑。”
第三個存在的問題,是缺乏產業供應鏈的支持。這正是武漢走出的“藝之卉”創始人趙卉洲放棄武漢的重要原因:“在武漢,80%以上的高端面料、輔料及飾品都需要靠外購,在深圳你絕對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服裝企業在選料等方面沒有太大壓力,能夠專注于設計和品質。”
產品結構單一,高端配套不足,已經嚴重阻礙了武漢服裝企業走高端化和品牌化發展的步伐。
眼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對服裝業的沖擊已顯而易見。2013年以來,中國服裝企業開始排浪式關店。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兩年內,中國動向、李寧、安踏、美特斯邦威等服裝企業關店總數超過7000家。在漢派服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4年喬萬尼在全國關停120家扭虧無望、不盈利、微盈利門店,占總量的40%,同時謀劃互聯網轉型。
但是,目前湖北服裝企業從事電商的不足50%,也遠遠落后廣東、福建、浙江等服裝大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