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業外貿企業急需“工匠型”人才
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表現雖然普遍難言樂觀,但幾大傳統市場的經濟指標和需求變化還是存在差異,感知一線市場變化的出口企業對此最有發言權。
“與往年相比,今年公司在外銷市場的訂單狀況如何?”“企業的經營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企業有何應對舉措?”每一年,同樣的時間節點,將看似大同小異的問題拋給企業,得到的答復總有些許不同。
雖然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近5年來首次由升轉降。受成本價格約束的“大路貨”產品訂單已大量轉移到越南、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外向型的紡織服裝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異常嚴峻。但是在采訪過程中,企業掌舵者們的淡定與從容讓人有些意外。
“適者生存”聽上去有些殘酷,但卻是行業當前的真實寫照。市場在變,他們的經營思路也在變。秉持著對行業的熱愛,中國的紡織出口企業內控成本、外拓市場,同時不斷革新產品、強化設計能力以捍衛“中國制造”的口碑。
就像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所言,判斷一個企業的實力,不能僅看企業順勢而為的高度,而且要看在逆境之中企業能挺多久、走多遠。
市場晴雨主導個體業績
從統計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表現雖然普遍難言樂觀,但幾大傳統市場的經濟指標和需求變化還是存在差異。感知一線市場變化的出口企業對此最有發言權。
無錫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徐女士對年初以來美國市場的復蘇狀況持樂觀態度,近期美國經濟的小幅回暖使得她對美國市場的后勢更加期待。“美國總體的經濟形勢在回升,客商并沒有大幅壓價。事實上,作為生產企業,我們的利潤空間已經不大了。進口商或者批發商要是調價,也可能是在接洽零售商的時候作出讓利,削減一部分價格。”
江陰市九鼎科技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燕則認為,今年上半年美國市場恢復得不如預期的好,“我的客戶感覺美國東部消費市場表現不理想。目前,有一些客戶還在與我們繼續合作,也有一部分客戶已經開始縮減訂單了。”
大連泛瑞客制衣有限公司的主要出口業務集中在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等歐洲市場。談到上半年出口市場的表現時,公司總經理初雪梅很是焦慮。她說:“從訂單情況來看,公司對歐洲市場出口很不理想。雖然該地區整體的經濟形勢有所回暖,但由于歐元貶值、客商采購習慣變化等原因,導致一部分訂單繼續流向東南亞以及歐洲其他國家。”
據了解,今年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大幅貶值。對輸歐企業而言,歐元貶值極大地擠壓著企業的利潤空間,并且削弱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以往歐元匯率相對穩定時,我們還能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制造業者相抗衡。近一段時期,歐元大幅貶值,我們已無成本優勢。在產品定價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一部分歐洲客商轉向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國下單,因為地緣優勢促使他們能保證更短的交貨周期。”
除了匯率問題外,客商采購標準的降低也引發了訂單的流失。“由于歐洲的消費市場尚未完全復蘇,該地區的客商普遍嚴格控制采購成本。部分采購商會降低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只為追求更低的價格。這就造成了更多的"大路貨"產品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初雪梅說。
針對歐洲市場的普遍低迷。大連泛瑞客公司的應對方案是加大高級男裝訂制業務的比例,由于此類產品生產工藝要求高,且多以300~500件的小批量為主,尚不足以填補公司閑置的生產力,因此,初雪梅還在尋找其他解決方案。
外貿企業急需“工匠型”人才
如果說市場波動是影響訂單的直接原因,那人才缺失則是困擾企業的內在因素。無錫的徐女士認為,目前,企業的經營壓力主要還是來自國內,“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出口額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但在企業運營過程中,人工成本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我們的工廠現在一名熟練工人的月薪能達到4000~5000元。也有月薪相對較低的工人,可能在3000元左右,但熟練工人的產量高,生產的產品質量好,對于我們企業來說,雇傭這樣的工人更劃算,可是用人成本也相對提升了。”
今年上半年,盡管印度、柬埔寨等國陸續提出將上調紡織業最低月薪,不過其水平仍大幅低于我國。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來看,一方面,要穩定終端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不能因人工成本攀升而大幅提價;另一方面,隨著國家人口紅利的日漸耗盡,上調工資已成為必然趨勢。出口紡企的利潤空間兩面承壓,如何保證正常的生產運轉、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江蘇國泰華盛實業有限公司盛宇分公司經理助理田海燕說:“人才緊缺是企業現階段面臨的最大問題。目前,我們公司總體的業務增幅在30%左右,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來滿足更多的生產需求。在人才的聘用上,我們既會選擇“80后”、“90后”,也會聘請一些年長的熟練技術工人。為了讓新人盡快融入到工作中來,公司會對其進行系統培訓,讓他們看到職業的發展空間。對于老員工,除了基本薪資外,我們還會給予一些優惠政策,并且關心他們的生活,讓這些員工可以安心地工作。”
在采訪過程中,多位紡企負責人都表示,現在行業最缺少的是“工匠型”人才。外貿企業要想轉型,就不能只接“大路貨”的訂單,而轉為精細化的生產就需要更多專業化的人才。但現實的情況是,心甘情愿到工廠里,從一針一線學起的年輕人太少了,除了企業自身加強對“工匠型”人才的培育外,許多企業都呼吁,行業、政府各個層面都應當加以引導,并營造良好的行業氛圍,才能培育出更多如日本的“匠人”一般的專業人才。
從“被選擇”到“被依賴”
新的市場環境對紡織外貿企業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也迫使企業尋找新的贏利點。中國紡織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勢必是一場“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檢驗著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與敢于革新的勇氣。在采訪過程中,多數企業都開始摒棄“走大路貨,以量取勝”的經營思路,“專而精”逐漸成為企業撬動市場空間的新引擎,他們希望從被采購商選擇的生產企業轉變為被依賴的合作伙伴。
無錫市日暉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以往的生產策略也是力求“多且全”,但近兩年來公司將生產力集中在時尚童裙。該公司總經理呂慶軍介紹道:“我們從2011年開始轉型。目前,公司的客戶群比較穩定,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產品類型更為專一,生產能力也更具不可替代性。童裙產品的設計細節變化比較多,一款服裝可能需要4~5種面輔料。從面料開發到成品生產,客戶通常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尤其是在開訂貨會之前,運作周期更短。有時,我們必須在1個月之內完成150款樣衣的制作,而每一款還需要調配3~4種面料,總共算下來要實現300~400款面料的開發及調配,工作量十分大。所以不熟悉這種操作流程的制造企業是很難承接此類訂單的。”
呂慶軍認為,現階段的出口形勢迫使企業必須放棄“大路貨”走量的贏利模式,應當依靠樹立產品的獨特性來增加對產品的議價能力。“我們以往生產的產品種類要多一些,那時,產品可能還停留在拼價格的階段。但我們逐漸發現,企業靠這種模式已經不能維持贏利了。單純拼價格,東南亞國家比我們更有優勢。我們必須要轉變企業的競爭力,不僅應該留住訂單,還應當憑借自身實力讓客人對我們的服務、產品產生依賴性,進一步提升議價能力。”得益于穩定的業務往來,呂慶軍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出口增幅同比可達30%。
實際上,像日暉公司這樣由“大且全”轉為“專而精”的企業不占少數,雖然還面臨著各方的壓力,但他們已經嘗到了轉型的甜頭。有企業坦言,過去國外有未滿足的需求,也就是有現成的市場,產品做出來不愁賣,跑馬圈地,看誰的速度快、產量大、成本低。現在不一樣了,大眾化產品的市場空間幾乎被東南亞國際擠占得飽和了,不轉變經營思路,不在產品上求新、求變遲早會被淘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