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繭絲綢業積極融入 “一帶一路” 形勢穩中向好
從四川省商務廳獲悉,2015年上半年,四川全省繭絲綢行業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以“調結構、創品牌、促升級”為主線,提高管理營銷水平,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生產規模穩中略降,生產結構逐步優化,總的形勢穩中向好。全省桑園面積185萬畝,與上年持平,春繭發種53萬張,蠶繭產量2.1萬噸,同比分別下降5.4%、3.7%;蠶絲、蠶絲及交織物產量均居全國第2位、蠶絲被產量居全國第6位。
在蠶桑基地建設上,上半年,四川全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轉變蠶桑產業發展方式,繼續推進蠶桑基地建設,蠶業生產進一步向攀西、川南、川東北優質蠶繭生產區聚集,蠶桑生產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宜賓市、涼山州春蠶分別發種11.6萬張、10.6萬張,同比分別增加0.3%、0.5%。宜賓市創新蠶業生產組織化運行模式,建立“公司+專業合作社+共育戶+蠶農”、“公司+共育戶+農戶”經營機制,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綿陽市涪城區依托龍頭企業建設現代蠶桑產業基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打造精品蠶業。省蠶研所在閬中市推廣天然彩繭新品種飼養,發展特色高效蠶業。上半年,涼山州出產桑椹1.5萬噸,同比增長47%,該州德昌縣被中國蠶學會授予“中國果桑之鄉”。南充開發桑茶、桑椹飲料、桑椹酒、桑醋等蠶桑關聯產品,打造綢都經濟新增長點。
同時,在生產結構轉型升級上,四川更加注重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努力優化生產結構,實現行業發展提質增效。由四川省研發的“減壓煮繭新技術新設備”在全國繭絲綢行業技術推廣會上重點推廣。全省選育新桑品種4個、新蠶品種1個、集成養蠶、印染等技術8項,開發桑椹酒、桑枝菌、絲綢家紡等10類新產品。南充都京絲紡服裝工業園成為全國最大的繅絲基地,正致力于建設全國最大的絲紡服裝生產加工基地。涼山州寧南縣加快推進國際桑繭絲綢產業園建設,傾力打造“世界桑繭絲綢之都”。四川順成紡織公司依托技術創新,深耕高端絲紡服裝市場,今年綢緞產品有望突破歷史產量,躋身全國前三甲。
此外,四川還積極探索市場營銷新路。引導企業積極運用電子商務等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抓住省內、國內、境外三大市場,四川絲綢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全省繭絲綢貿易結構進一步向“優進優出”方向轉變。上半年,四川全省真絲綢商品出口額7738.3萬美元,同比下降15.7%,居全國第5位,在外需不振,出口普遍下滑的形勢下,四川省絲綢制成品實現出口額1997.5萬美元,同比增長2%,占同期真絲綢商品出口額的25.8%,占比較去年提高4.4個百分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