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蘇寧“閃婚”:游戲規則的改變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陳威如看來,Facebook、Groupon,阿里巴巴等都是典型的平臺模式公司。關于平臺模式的公司如何取勝,陳威如認為,“把供需結合放在了同一平臺,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生產效率,使消費者的價值需求得到了更大滿足。這就需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精神,發展共贏生態圈,從競爭到協同,把敵人變成合作伙伴。”現在阿里顯然深諳此道,增加平臺生態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即使是有競合關系的蘇寧。這一點卻是自營起家的京東需要左右權衡的。
雙方的互補合作被認為最直接受到沖擊的將是京東,競爭加劇,電商的打法也可能發生改變。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認為,雙方的合作對電商業態影響最大,開始合縱連橫,資本重組,洗牌的節奏開始加快。但另外一種聲音認為,阿里和蘇寧的組合有可能催生京東與國美的合作。“兩者的合作也是國美不希望看到的,即將出獄的黃光裕也一直在調兵遣將”,在卓賽君看來,“零售渠道的整合將會加速,謀求互補資源的合作”,這種變化將不僅僅局限在電商領域,包括正在尋求轉型的零售商,京東和永輝達成的合作,包括正在震蕩中的1號店。
“雖然會加劇競爭,但還不至于對零售業態產生巨大沖擊”,卓賽君認為雙方的聯姻實際也在意料之中。當市場與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決定單純的線上或者線下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零售產業融合將是必然趨勢。除此之外,雙方的合作成效也有待觀望,蘇寧希望解決阿里導流,阿里的開放程度與效果尚不清楚,另外一面雙方的實體店上的整合也將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同品類的規劃,優勢資源的分配與協調,如何化解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探索。
至少有一點張近東早已下定決心,是關于開放與融合。在今年4月與媒體的一次內部溝通會上,提及“感謝BAT、感謝馬云”,張近東坦言,“過去你可能是線上提供平臺的,我是線下提供平臺的,大家平臺在互聯網環境下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們都要去融合。”依時間推算,彼時正是雙方開始談婚論嫁的開始。
2013年開始劉強東明確對外表示,“開放平臺是京東未來盈利的希望,如果開放平臺沒有做成功,京東將必死無疑。”但是整合垂直供應鏈起家的京東,做平臺有一個天然的軟肋,自營與開放的合作總需要左右手平衡。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卻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阿里未來5~10年的戰略,是以服務商家為核心的電商平臺升級。
盡管雙方的閃婚被披露為一拍即合,張近東和馬云惺惺相惜,雖然只見了兩次面,就促成了此次重要的合作,這表現了張近東罕見的開放性。2013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次演講中,張近東談到轉型中的方向,“未來的零售企業不獨在線下或者線上,一定是線上線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純電商模式只能是過渡”。
在卓賽君看來,此番聯姻至少給蘇寧帶來三個方面的改變:阿里的互聯網品牌資源注入,加速蘇寧互聯網轉型速度,改變蘇寧傳統零售渠道形象;其次是阿里流量資源注入,加速蘇寧百貨化,為蘇寧門店帶來客流增益;而阿里百貨供應商資源注入,也會加速蘇寧超市等平臺部分的建設。
而據張勇披露,雙方的合作將圍繞三個方面展開,首先,在電商領域,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主打3C數碼以及百貨等品類,在淘寶網專門開辟的位置上自營。天貓上將成立“蘇寧易購天貓旗艦店”。其次,蘇寧自有的物流配送體系將成為菜鳥網絡的合作伙伴,未來將開放給第三方的合作伙伴使用。最后,線上和線下打通,蘇寧全國1600多家門店與阿里巴巴體系全面打通。蘇寧所有門店向阿里巴巴用戶開放對消費者的物流、售后和支付結算等服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