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購物中心的空置率急升
盡管中國經濟正在放緩,但一個不可多得的亮點是,消費領域的勢頭依舊強勁。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上月開展的商業人氣調查顯示,8月份股市大跌之后的中國消費狀況比許多人想象的更加樂觀,高達84%的受訪者預計自己的消費支出還會增加。
不過,購物中心的表現卻依舊疲軟。網路購物繁榮擠壓了購物中心內實體店的生存空間,同時過度投資帶來的債務和面積過剩又帶來了額外的壓力。許多空蕩蕩的購物中心難以吸引商家長期進駐,甚至竣工后即陷入可能關門大吉的窘境。
中國最大在線購物服務商阿里巴巴周二公布,第三財政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好于分析師預期。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達到3.46億,創今年以來新高。
盡管網絡購物如此繁榮,中國仍是全球購物中心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路透社援引房地產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的數據稱,中國購物中心建設總量占了全球一半還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德勤發布的聯合報告顯示,今年年底前,中國新建購物中心數量料將達到4000座,較2011年增長40%。
不過,在客戶逐漸分流的背景下,這些購物中心能否給投資者帶來良好回報已經遭到質疑。房地產咨詢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8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北京中關村地區的購物中心空置率超過30%。目前,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正在被轉變為辦公用途。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的報告還顯示,截至第二季度,天津濱海區解放路的購物中心空置率高達40%。
據路透社報道,上海市中心的迪美購物中心面臨客戶不足的問題,一名店主對記者表示一天甚至都很難賣出去一件衣服。地方媒體則在今年8月份報道稱,廣州市CBD商場空置率達到全市最高,引發了人們對廣州購物中心面積是否過剩的質疑。
為什么客流量會不足?首先是因為網絡購物的大幅增加。路透社稱,網絡購物對購物中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再考慮到一些購物中心的物業管理不善,有大量商鋪空置并不令人感到驚訝。
記者曾在7月份報道稱,未來將有一半的萬達百貨被關閉或壓縮經營樓層,總部人員也將裁掉2/3。馬來西亞百盛集團則在今年9月份表示,該集團在中國開店的步伐已經放緩,從每年開店7-8間轉為每年開店2-3間。香港交易所的信息顯示,截至6月底百盛集團虧損人民幣2300萬元,上年同期為盈利2.53億元。
從消費者意愿來看,網絡購物帶來的沖擊也是非常明顯的。麥肯錫在報告中指出,接受其調查的1200名中國消費者中,有84%的人表示在未來半年將增加網絡購物的支出。消費者普遍認為,網絡購物是更聰明的方式,并且有62%的人指出,價格是他們選擇網絡購物的首要原因。
同時,建造這些購物中心帶來的債務也是一個挑戰。目前中國企業債規模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達到160%。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提姆·康登(Tim Condon)說,“如果你建造了這些購物中心,卻沒有人來,這就會形成不良貸款。”考慮到建設購物中心的資金需求較大,一旦相關企業資金鏈斷裂,銀行業的穩定性也可能會受到拖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