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ecca Minkoff說要打破陳規揭開面紗
按照國際慣例,玩神秘一般都是時尚界經常做的事,當季的服飾通常都提前發布具有前瞻性的設計作品,買手和零售商們預訂,六個月之后,作品才掛上衣架,流通銷售。
不過,對于這種慣例,奢侈品牌倒是不遺余力的“改革”——他們成功的推出了“綁架系列”,啊不,是“度假系列”,來彌補這漫長等待季,潮人們都沒有談資的空缺。
其實,想要打破神秘感和“綁架系列”后遺癥的,不僅僅是Rebecca Minkoff,前一陣被香港家族融資企業收購的Thakoon掌權人Vivian Chow同樣說了,Thakoon要實行“Show now、see now、buy now and wear now”。這種打破神秘感的即時性慢慢成為了輕奢品牌的共識。
而其實誘發這種共識的原因是因為相對比成本要低得多但模仿能力卻很強的H&M、ZARA等快時尚品牌,將制造和流通的周期縮到極致,通常在設計師品牌的生長線和流通環節趕不上的時候,他們就能將“類似”款式賣到大街小巷,賺得盆滿缽盈。
在解決跨越式發布帶來的弊端的同時,更需要解決的是制造秀場的新鮮感。因此,Rebecca Minkoff希望邀請到普通消費者觀秀,同時,“秀場上展示的產品將在30——60天內就可以買到,另外還有一些你們沒有見過的膠囊系列。”
對于輕奢品牌乃至設計師品牌來說,這點尤為致命的原因是,消費群體缺乏和奢侈品用戶一樣的忠誠度,同時,需要保證跟上千禧一代的流行和喜好成為了關鍵——畢竟輕奢或者是設計師品牌,對比奢侈品牌,它們沒有龐大而固定的消費群體,同時,風格未曾穩定也會讓消費群體離散。再者,對比快時尚品牌它們的創造力更具有性價比的競爭。
罷了罷了,雖然在兩個月內能買到算是設計師品牌比較“新”、“快”的更新周期,但是相對快時尚的15——20天更新周期來說,還是慢了。然而,Rebecca Minkoff想要打破陳規來完善這種跨越式的發布帶來的弊端,正視零售商大環境的變化,總比奢侈品牌期望用“綁架系列”來挽回零售優勢要好得多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