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亞馬遜需要簡化的不是購買按鈕
對于亞馬遜來說,2016 年要面對的市場只會更加復雜。
能否管理海淘之于中國消費者的復雜,以及中國市場之于亞馬遜的復雜,才是亞馬遜中國能否一鍵重生的要點。
從開始做海淘,到讓中國用戶真正能“一鍵海淘”,亞馬遜花了 11 個月,算上海外購上線前的準備,就是將近兩年時間。
當年,亞馬遜在“一鍵下單”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在亞馬遜賣出第一本書之后的第二年,亞馬遜就開始為“一鍵下單”申請專利:亞馬遜保存消費者第一次購物時輸入的身份和付費方式,輸入系統,等用戶第二次來的時候,無需再次輸入支付和地址信息,就可以完成訂單。
2000 年 2 月,那位提出 Web 2.0 概念的 O'Reilly 出版社創始人蒂姆·奧萊利曾組織了一次針對亞馬遜的在線抗議活動。甚至蘋果都花錢買了亞馬遜的專利用在 App Store 上。
但是,并不是將“一鍵下單”按鈕復制到中國的頁面上,就能讓中國用戶獲得同樣的便捷。美國的電商用戶幾乎是和亞馬遜一起成長起來的,在美劇《欲望都市》、《老友記》里都有主角使用亞馬遜買書的情節,一鍵下單系統也是為習慣使用信用卡的美國用戶設計的。
而在中國,亞馬遜的頁面設計、支付方式和購買方式都與中國用戶的習慣不同。
當手機開始和電商結合,如何通過內容,在手機上抓住用戶眼球,在他們瀏覽過程中創造訂單已經成為電商們最關心的事。而亞馬遜的商品說明仍然是美國站點的風格,海外購的商品說明常常顯示出機器翻譯的痕跡,與此同時,亞馬遜的競爭對手們則用上了視頻直播、社區分享曬單、編輯推薦等方式來刺激用戶的購買欲。
而在手機支付變得越來越普及的 2015 年,用微信、支付寶等手機支付方式結賬,已經簡化到指紋驗證一步完成的程度,比起亞馬遜海外購的信用卡結算,盡管其他競爭對手沒有“一鍵下單”的專利,支持微信、支付寶結算帶來的便利更多。
而中國亞馬遜要在應用界面、后臺系統上做任何改動,仍然需要由中國區團隊提出申請,美國總部批準之后才能進行,這樣的流程,在面對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競爭對手之時顯然太過復雜了。
亞馬遜中國能不能靠海淘重啟中國業務,在此時去追問為什么花了這么久才解決“一鍵海淘”的問題已經沒有意義,此時問題的關鍵在于,它們能否像亞馬遜擁有專利多年的專利那樣,真正解決中國海淘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是執著于“我有什么,我能給你什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