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北京購物中心呈現良好增長態勢
百貨:渠道擴容
北京主流商業項目2015年成績單透露出些許寒意。有統計數據顯示,北京20家主流商場中,近半項目出現業績下滑,下滑項目以百貨店居多。不過,百貨業并不準備繳械投降,下半年將通過渠道擴容提高業績,以增強對品牌的吸引力。
根據統計,百盛、翠微、王府井系門店下滑明顯,集團旗下明星門店也陷入泥沼。百盛復興門店銷售額從2014年的20億元下跌到15億元,北京市百貨大樓、雙安商場均有約10%下滑,并入翠微股份的當代商城銷售額下降9%,翠微大廈則下滑6.6%。
在低迷之下,北京SKP(原新光天地)、漢光百貨等逆勢堅挺。在商場進行大規模樓層調整的情況下,北京SKP與漢光百貨分別有4%與0.4%的微增長。漢光百貨總經理浦嘉嘉表示,在折扣季一年比一年提前的情況下,能明顯感受到品牌方面壓力很大。消費渠道的多樣化讓品牌可挑選的貨品支持范圍更廣,對于百貨業態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業績反饋和調整思路很難說服品牌。浦嘉嘉表示,漢光百貨斥資億元進行了最大規模調整,今年還將改造最重要的化妝品樓層。這種積極的改變也讓品牌有好的業績回報,漢光百貨的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品牌保持著全國銷量冠軍,從未在中國百貨店開店的Under Amour也破例開了首個百貨型門店。
北京SKP董事長張力爭則表示,2012年開始,北京SKP就醞釀調整,從全球海選了顧問公司進行店鋪改造升級。2014年11月,北京SKP啟動更名,換成更為國際化的名稱,同時對商場女裝、女鞋的樓層封閉改造。去年2月,化妝品樓層也進行了全面換新。張力爭表示,改裝本身也是從滿足消費者更多的情感化需求出發,不再是簡單的需求滿足,從業績表現來看品牌最終也認可這些改變。
購物中心:業態變革
與百貨店喜憂參半的整體表現相比,北京購物中心呈現良好增長態勢,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購物中心將通過業態變革,挖掘昔日租金洼地。
進入成熟期的西單大悅城、東方新天地、三里屯太古里、朝陽大悅城等銷售額分別為40.4億元、24億元、22億元、27.3億元。
西單大悅城總經理沈新文表示,商場在去年進行了品牌升級,將一層部分化妝品牌調整到二層,一層主打輕奢品牌,今年還將進行室內改造與大規模餐飲品牌淘汰、更換。沈新文表示,西單商圈內的多個大型商業企業還進行了首次商圈聯合活動,以基于微信服務功能的O2O嘗試整合營銷資源,新加入的34萬會員90%以上都是通過線上轉換而來。
東方新天地總經理蔣領峰認為,商場每隔1-2年就需要對部分區域軟硬件進行翻新,給消費者制造不一樣的體驗感。去年,陪伴東方新天地成長的晨曦百貨撤離,蔣領峰透露,原晨曦百貨將切分成16個店,從收益與主題店鋪形象上都會比之前提升很多。
增長勢頭強勁的朝陽大悅城與三里屯太古里也在生活方式主題打造、潮流品牌引進等方面有了很大變化。與過去幾年瘋狂引入兒童、餐飲等體驗業態相比,購物中心對于新業態嘗試更加大膽。紅星商業總經理李嘉透露,天津愛琴海購物公園將把賽車場帶入商場,紅星商業重點打造的上海項目也將有一些另類的業態嘗試。備受熱捧的體驗業態也打破了租金收益低的局面,多位購物中心負責人表示,部分餐飲品牌的租金收益已與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一些新概念的體驗業態較之前的KTV品牌收益也有不少增長。
零售危局持續
盡管購物中心在客流、銷售、品牌表現上優于百貨,但在去年全國商業項目20強統計中,百貨坪效還是高于購物中心與奧萊業態。根據搜鋪網統計,百貨坪效約為3萬元/平方米/年,購物中心坪效為2.3萬元/平方米/年,奧萊坪效僅為1.8萬元/平方米/年。
一線城市百貨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但在三線城市,傳統百貨依然強勢。業績搶眼的百貨店轉型大致相似,在20強中,百貨店有13家已進行購物中心化轉型。雖然唱衰百貨的聲音不斷,但上榜購物中心近半項目保留了百貨主力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