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問題上以“準”當先
去年,省經信委牽頭制定《福建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研究并由省政府出臺了《福建省化解部分行業過剩產能的意見》《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的意見》等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形成“1+5+N”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體系,為精準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速提供堅實保障。從行業內的“追隨者”變成“領航者”,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的逆勢崛起之路,與一個詞密不可分,那就是“技改”。
近年來,紡織產能結構性過剩、國內外市場需求減少,已是不爭事實,若守著傳統氨綸、錦綸產品,將可能被市場淘汰。2010年起,恒申著眼于“智能制造”,連續進行了五期技改,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日本TMT、瑞士伊文達、德國巴馬格等公司的設備、工藝,研發生產差別化的高端產品?,F如今,恒申的錦綸長絲、聚合切片產能領跑全國,產品品質已全面超越全球行業標桿韓國曉星,企業也一舉躋身百億規模行列。
我省傳統產業基礎扎實,優勢突出,但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同樣十分明顯。技術改造,正是撬動傳統產業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有力杠桿。去年,省經信委牽頭設立規模80億元的企業技改專項基金,通過股權投資、債權融資等方式支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基金盡早投放提速。截止2016年底,已完成23個省重點技改項目的基金投資,累計投放金額21.77億元,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投放20億元的年度目標。
同時,全省還滾動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808項、總投資305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775億元;竣工投產和部分投產項目340項;完成“機器換工”7423臺套,替代人工近2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技改,只是我省制造業企業加大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創新早已深耕八閩大地,當前我省深入落實《福建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制造業創新中心、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五大工程有序推進,創新發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全省43%規上工業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45家,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45個;有31個品牌入選中國品牌價值500強;全國第一家NB-IoT(窄帶物聯網)規?;逃镁衷诟V菔虚_通啟用;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獲批建設,我省納入國家技術轉移“2+N”體系布局……存量優化方面,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這道“減法”同樣成效明顯。去年我省實際鋼鐵去產能445萬噸,煤炭去產能297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鋼鐵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
當前,服務型制造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和抓手。去年,省經信委組織開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認定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省級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強化試點示范與作用發揮,培育形成了一批服務型制造領域領軍企業。如九牧推出“九牧五星定制空間”概念和無縫隙管家服務,將設計交給消費者,在國內高端衛浴行業獨占鰲頭;龍馬環衛已逐步向著環境衛生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推進“環衛裝備制造+環衛產業服務”協同發展,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環衛系統服務供應企業之一……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