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企業人才教育資源短缺
當專業教育短時間內無法滿足需求時,企業又該通過什么途徑來填補人才缺口?
可以說,沒有及時了解、正確認識新時期人才群體所表現出的新特點,缺乏相互溝通與互動,是金融危機后,中國服裝企業再現人才缺口的重要原因。
然而,這是造成企業與人才錯位的唯一因素嗎?
國內服裝企業人才缺位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現行教育體制與市場需求的錯位;另一方面是專業教育資源的短缺。有關教育體制的話題已是老生常談,服裝專業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大學所進行的人才素質教育在缺乏大量有效訓練的情況下,就變成了紙上談兵,學設計的被分配到企業,但實際能夠運用的技能又能有多少呢?
在很多人才招聘會上,企業不愿招聘應屆畢業生,正反映出了這樣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企業需要用2-3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應用型的實用人才。在此基礎上,又有多少企業有能力培養出適合自己實際需求的專業人才?答案是非常困難的。僅有理論而沒有實際經驗的人,令企業感到頭痛;而僅有經驗沒有理論基礎的人,又令企業心痛。因為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迫切需要具有戰略眼光的領導型人才和具有專業素質的各類專業技術性人才。由此可見,專業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阻礙中國服裝企業再次騰飛的瓶頸。
無論品牌、產品、還是店鋪運作,最終都離不開“人”來操作,只有加強專業人才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才能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拉近我國企業與國際品牌的差距。
關于專業教育資源,我們知道,歐美發達國家專業教育已經歷了上百年歷史,無論是服裝設計、市場營銷還是視覺藝術等方面,都經歷了多年的市場考驗。同時,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延伸出了許多應用性很強的邊緣學科,比如,商品企劃學、采購學等,這些專業教育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可應用型的專業人才。
但是在國內,專業教育卻比較薄弱,我們知道,推動一個行業的發展,專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例如,ZARA在進入亞洲市場選擇辦事處的時候,除了把法律、政策、稅收等列為重要參考條件外,還把人才作為主要參考項目。其中的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以營銷著稱的服裝企業,當地是否能夠招到合適的人才事關投資成功與否。所以,ZARA最終選擇了香港,因為那時在香港尋找到具有國際專業經驗的高素質人才相對內地而言要容易得多。這也是繼ZARA之后,其他很多國際頂級品牌雖然把發展的眼光投向中國大陸,但在進軍亞洲市場時,卻未將總部設在大陸的原因之一。
現階段,包括設計師、陳列師等在內的人才,比如商品企劃師、視覺推廣師、陳列師、培訓師,以及有理論基礎、實際工作經驗的營銷人員,都是中國服裝企業急需的。然而,當專業教育短時間內無法滿足需求時,企業又該通過什么途徑來填補人才缺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