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小企業將站在巨人的肩膀
數據顯示,廣州亞運會已經簽約49家不同級別的贊助商,創下歷屆之最,其贊助金額是上屆多哈亞運會的5倍、韓國釜山亞運會的3.5倍。而要成為亞運會高級合作伙伴的贊助金額至少要在2億元以上。
于是,在很多人看來,亞運營銷仍然是一場大企業之間的游戲,對于那些沒什么名、沒什么錢的中小企業來說,亞運會的意義只剩下一場看各國運動隊之間爭金奪銀了,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拿出上億的資產來贊助一場體育賽事。
事實上,和奧運營銷和世界杯營銷相比,亞運會這個舞臺更適合國內中小企業拓展品牌。在本屆廣州亞運會的供應商中,有一家專門從事圖像設計服務的數字創意企業。這家公司的名號雖然鮮有人知,但是在業內已經參與過諸如世博會等多項國家項目的設計。此次將目標轉向體育賽事,正是希望借助亞運會的影響力,將自己的品牌從“幕后”推到“臺前”。作為供應商,與贊助商是不同的,與其說企業們付出高昂的代價去爭取這個資格,不如說更多的是亞委會挑選最合適的企業進行合作。在本次亞運會的供應商中,我們同樣看到了包括廣州本土民營企業甚至臺資企業在內的很多中小企業的身影。
對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來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經營哲學。中小企業最大的弱勢是資金少、實力弱。若按常規思路通過體育營銷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的價值,必然投資和風險巨大。曾有業內人士為無錢贊助亞運會的一家中小企業支招:組建一支名字中含有“亞運”的拉拉隊助威團。含有“亞運”名字的人多嗎?據說北京亞運會時不少小朋友的名字選擇了“亞運”;把這些人湊起來最大的花銷可能只需門票和車馬費,剩下的就只是造勢宣傳了。所以中小企業在體育營銷中要有“四兩撥千斤”的創新思路。世界杯期間,除了英利憑借大筆的贊助向足球場射進了點球,不少中小企業也通過任意球打進了世界杯,主題圍巾、球迷服等大量球迷用品的生產讓世界杯有了大量的中國元素,不少企業更是通過網絡這一平臺從中受益。于是我們也就不難發現,像“亞運之路”、拉拉隊選拔、志愿者服裝等亞運會周邊活動同樣受到了諸多企業的大力支持。
體育營銷對于企業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有無限的可利用資源,即使企業無法直接和亞運會這三個字“打交道”,也可以通過贊助參賽隊來獲得關注度。而贊助什么樣的隊,同樣大有學問。北京奧運會首金讓人們認識了陳燮霞,同樣也記住了鴻星爾克。和其他大品牌不同,鴻星爾克分別押寶在中國女子舉重隊和朝鮮國家隊這兩個并不為人注意的運動隊。而最后的效果卻和大手筆贊助熱門隊伍有異曲同工之妙。據了解,目前已經有企業向擊劍、射箭等少有人關注的亞運隊伍伸出了“橄欖枝”,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贊助具有奪金點卻又相對冷門的項目往往事半功倍。
作為今年最后一項重大賽事,究竟有多少中小企業能從亞運會中分得一杯羹,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