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仔褲文化
第一批踏上歐洲進口衣料,但在邊疆拓荒的平民,仍需費盡心思自己解決衣著問題。當時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料極易磨損,特別在1849年礦工蜂擁而至加利福尼亞,形成著名的淘金潮時,這個現象表現得尤為明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
"Jeans" 即牛仔褲,最早記載于1567年,是對來自意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Genoa)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即"Genoese"或"Genes"。 "Jeans"這個響亮的名字只是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才被利維公司正式采用,在這之前它被稱為"齊腰工裝褲" (Waist High Overall)或稱"褲子"(Pantaloons)。
利維·斯特勞斯(Levi 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他原是一個干貨批發商,做面料、服裝、谷物類生意,由于善于經營,在當地贏得良好的信譽。他出售的灰色帆布工作褲結實耐穿,而且穿上這種褲子后人顯得精干利落,深受礦工們的喜愛。據說利維的這種褲樣是得到得克薩斯牧童所穿的淺襠緊身褲的啟發設計而成的,他于1850年正式成立利維·斯特勞斯公司。利維公司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
牛仔褲的誕生之初無疑與邊疆繁重的戶外體力勞動聯系在一起,是為礦工、牛仔、鐵路工、伐木工、拓荒者設計的工作裝。在不斷向西部邊疆開拓的進程中,農業的飛速發展伴隨著工業的日漸繁榮。雖然城市人口迅猛增長,但對于1880年的美國,據說尚有六分之五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衣著方面依然因陋就簡較為隨便。牛仔褲完全是作為工作裝,鑒于它本身的優越品質,越來越博得體力勞動者的青睞。一夜驟富的"黃金夢"與好萊塢西部電影所描摹的牛仔形象,都使牛仔褲充滿了濃郁的傳奇色彩。
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富裕的東部人對去歐洲度假感到經濟上力有不逮,于是西部地區便成為他們天然的好去處。東部人不僅為中西部的旖旎風光所陶醉,同時也迷上了西部傳奇英雄牛仔的故事,他們喜歡牛仔們穿的英姿颯爽又彌漫著鄉土氣息的牛仔褲。及至30年代中期,在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穿著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自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1935年美國《時尚》雜志的流行專欄就刊登過婦女的工裝褲。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牛仔褲風行世界的決定性因素。當時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戰時重要物品,一度作為美軍制服,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戰后士兵返回家園,大量積存的牛仔褲便在當地限量發售,歐洲本地的工作服制造商紛紛爭相仿效美國的原裝貨色,從而使牛仔褲普及開來。在美國本土,戰爭令婦女走上男子的工作崗位,為牛仔褲在女性中的普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機。當時的學生也穿牛仔褲作為與勞動者團結一致的象征。戰后形成一種人人穿牛仔褲局面,牛仔褲可謂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服裝。由于供不應求,牛仔褲還曾是美國與前蘇聯及第三界國家黑市交易的大宗物品,可見其流傳之廣。
50年代,影視傳播業的崛起塑造了美國人心目中的反傳統英雄形象,牛仔文化伴隨著好萊塢的輝煌時代進軍全世界,如電影《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男主角占士甸身穿牛仔褲在銀幕登場,被輿論譽?quot;全界世少女的夢中情人"。牛仔褲同樣是好萊塢名星馬龍·白蘭度、約翰·韋恩、貓王、麥當娜等人的愛物,成為青少年們效仿、追求的目標,影視娛樂行業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0 世紀60、70年代,牛仔褲在二戰后成長起來的新生輩倡導的反戰、反體制、反傳統運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再次被視為革命和反叛形象的代表。工人及其他勞動者依舊把它作為工作和生活裝,在校生、嬉皮士等年青人也樂意以此為輕松、時髦的日常裝。迪斯科舞廳使牛仔褲成為晚間服飾的愛物。這時期牛仔褲的外觀發生了較大變化,最明顯的特點是褲管傳統的瘦身裁剪演化為喇叭造型,即牛仔喇叭褲,褲管的闊度前所未有。裝飾、面料、色彩、后整理等方面的新手法更加層出不窮,牛仔褲的流行因而一日千里,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其后,設計師牛仔褲的面世將牛仔被帶到了流行時裝的最高層。牛仔褲的賣價與高級女裝相比也毫不遜色,這對于它最初的生產者而言,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天方夜譚。經歷了10余年的流行高潮,80年代雖然設計師牛仔褲席卷世界,但西方諸國的牛仔褲流行熱潮實際上卻有所降溫,老牌牛仔公司如利維公司紛紛采取措施壓縮規模與生產線。此時曾一度流?quot;乞丐裝"、"破爛式"。80 年代中期,Levis率先掀起回到基本型的宣傳活動,其他老牌牛仔公司隨之響應,導致懷舊風潮一直延續到90年代,五袋式經典、紅褲邊、銅鈕取代拉鏈的牛仔褲又成了搶手貨。而在中國,此時剛剛興起牛仔褲熱,巨大的人口資源與衣著觀念的日新月異,使牛仔褲商的事業發展如日中天。
大蕭條時期,牛仔褲常給人一種不愉快的聯想,穿的人越多就越讓人覺得普通勞動者悲慘的命運無處不在。這一印象在當時的攝影師多蘿西婭·蘭格及沃克·伊萬斯的作品中得到強調,并被昭之于眾。羅斯福新政中就包括向貧困者提供牛仔褲,從經濟蕭條中緩過神來的人們把它視?quot;幸存者的制服"。二戰時期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提醒著節儉、團結一致與為國工作的光榮,沒人愿意被當作不勞而獲的有閑階級。二戰把牛仔褲濃重的美國味傳播到世界各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