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世紀經典裙裝
(1900~1950)
20世紀中上期(1910年至1950年),隨著一、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強大的社會動蕩,服飾實用性的考慮,而另一方面,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情況一樣,女裝又一次明顯地趨向女性化,趨向性感,在強調女性外觀魅力的手段中,胸罩、緊身衣和襯裙又扮演了重要角色,貢獻最大的要數迪奧帶來的“新外觀”。
1、特爾斐褶裥裙 1915
進入20世紀,科學知識的積累、生產技術的革新和困擾了幾十年的文化質疑加速了社會的變遷。時尚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契機,對此,時尚界以熱情的視覺語言緊跟———甚至有時候會引領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在邁向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運用與傳統款式和技術的重新詮釋齊頭并進。
1909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女裝設計師馬里亞·諾福圖尼(1871~1949)獨創了一種褶裥方法,并獲得了專利,他使用打褶絲綢創作出飄逸、浪漫的裙裝,并且很快為歐洲的藝術精英接受。與19世紀的束身服裝大相徑庭,這些寬松、輕薄的裙子大膽地凸顯女性形體輪廓,同時又保證了女性的行動自由。從款式上來說,福圖尼的裙子創新地解放了女性,但其設計卻根源于傳統,常常借鑒古典和其他歷史風格。
特爾斐裙裝也許可以稱作福圖尼一生中最偉大的創作,其實質是對古希臘飄逸、垂墜服裝的重新詮釋。這種褶皺結構表達出那個時代的性感和浪漫,正如19世紀晚期學術派畫家弗雷德里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的作品。這種褶裥技術是嚴格保守的秘密,從未有人成功復制過。{page_break}
2、針織短裙 1926
1920年代中期,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崛起了一代獨立的“現代”新女性;帥氣的短發、剪裁寬松的直筒短裙成功打造了她們的形象,成為新女性的制服。被人稱為“隨意女郎”的她們口吐俚語,露出手臂大腿;她們積極能干,處處顯示她們對男性主導世界的蔑視、她們的勇敢和力量。直筒裙解放了她們的身體,顛覆了緊身內衣一統天下的局面,更直接的結果是減少了穿衣的時間。這種服裝同時反映出社會的變遷,新興中產階級女性不再繼續默默忍受一直以來的性別和階級壓迫,她們奮起反抗。
可可·香奈兒(1883~1971)中性、簡潔的設計引領著這些“隨意女郎”的著裝。她設計的服裝采用實用的針織面料,穿著舒適,絲毫不影響身體活動,不收腰,沒有大量的厚重布料,展示了一種寬松的輪廓。裙子的設計簡潔,可以在家里輕松縫制,這使得這種款式迅速走上大眾街頭———這是時尚潮流第一次沒有局限在富人階層,或時尚精英層。
但是,受1929年經濟崩潰的影響,這種款式持續的時間很短暫。社會氣氛日趨沉重,不再適合這種輕快的風格,而下一次裙擺提高則要在40年之后了。{page_break}
3、女神長裙 1931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引發整個社會性別、階級和創造力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空氣中洋溢著更多自由的氣息,有些人則以脫離傳統的拘束,探索新的方式、方法表現自我。正如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Issadora Duncan)以自然、感性的形體動物,和她對古典世界的熱情,令人耳目一新,法國設計師馬德琳·維奧內(1876~1975)則回首古希臘,以尋求將女性從緊身內衣和墊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維奧內通過斜裁手法剪裁的裙子能夠在身體四周自由、飄逸,增強自然曲線,突出而非塑造女性形體。女性有權表現出她們的柔弱。這種款式依賴于創作者對于圖案剪裁和面料特性絕對專業的理解。維奧內通常被冠以確立了斜裁法在當代時尚領域重要地位的奠基人,他非常清楚對角剪裁可以最大限度的發覺面料的伸縮性和柔韌性,使衣服更能自然垂墜。
維奧內款式看上去簡潔、自然,但是卻需要設計者關注每個細節。每次設計新裝時,維奧內總是現在小型人體模型上反復試驗,然后放大到真人尺寸,制作成衣。{page_break}
4、沃利斯辛普森的結婚禮服 1937
美國社交名流沃利斯·辛普森1937年結婚時身穿一條款式簡潔的拽地長裙,搭配長袖上衣,全身都采用了一種名為“沃利斯藍”的顏色,這個顏色是為匹配她眼睛的顏色而專門調制的。這條長裙由出生于美國的,長期居住于巴黎的設計師曼波徹(1891~1976)創作,風格低調,當屬時尚史上被仿制最多的裙子之一。
這場婚禮將堪稱“20世紀最大的桃色新聞”推向最高潮。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執意為了一名離過婚的平民女子放棄繼承不到一年的英國王位,并由此引發了英國政壇的憲法危機,從根本上動搖了英國的統治核心。但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民眾眼中,他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個堅強的美國女人勇敢面對外界激烈的反對和批評,最終成功獲取真愛的故事。
民眾關注婚禮的同時,這款樸實的禮服裙同樣受到公眾前所未有的重視。婚禮后短短幾天時間,紐約已經有款式相仿的裙子出售,數周后,全國各大百貨商店降價銷售沃利斯裙。辛普森個人樸素、簡潔的風格,以及穿著者的風流韻事,令這條裙子轟動一時,引領此后10年潮流的走向。{page_break}
5、新風貌 1947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大陸一派百廢待興的局面,“新風貌”就像一支強心劑,給巴黎時裝業注入了希望,并且勾畫出此后10年經濟社會復蘇過程中的審美標準。
法國設計師克里斯汀·迪奧(1905~1957)1947年推出的這一時尚潮流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他詮釋了戰后一個充滿挑釁、韌性和希望的年代。迪奧先生堅信當時是推出一種全新的奢侈款式的時候了,因為公眾已經厭倦了戰爭時期那種縫縫補補、湊湊合合的生活。柔和的肩線,纖細的腰身,奢華的飄逸裙擺,這些正是迪奧的“女人花”形象。
迪奧先生最初推出該時裝系列的時候采用了“花冠”和“8字線”的名字,但是很快就被“新風貌”取代,因為后者更朗朗上口,而這個名稱源自《時尚芭莎》(Harper‘s Bazaar)雜志總編當時的一聲驚呼,“這真是一個新風貌!”此后迪奧的高級時裝屋收到了全球各地名人的訂單,例如芭蕾舞演員瑪格·芳登(Margot Fonteyn)和好萊塢影星麗塔·海華絲(Rita Hayward)等都是迪奧的崇拜者。新的潮流就此誕生,巴黎重回時尚版圖,迪奧先生開創了一個銷售特許權的先例,新風貌在全球生產,成為風靡世界的品牌。{page_break}
6、驚艷的粉紅裙 1947
艾爾莎·夏帕瑞麗(1890~1973)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著名的時裝改革家之一。作為可可·香奈兒的最大競爭對手,她最出名的是天馬行空的設計。但她并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對她來說,借助時裝幫助女性成名,表達女性自己的個性,追求平等才是她的最終理想。
夏帕瑞麗身為紐約和巴黎頂尖藝術圈的一員,與超現實主義者保持密切關系,且與多位超現實主義者有過合作,其中最為人所知的當屬與薩爾瓦多·達利合作設計的一條白色薄紗晚禮服(1937),裙身印有一只巨大的龍蝦。她的藝術天賦毋庸置疑,她的技術創新就更加不勝枚舉了。她率先在時裝上使用拉鏈、墊肩、合成面料,她設計的運動裝解放女性的身體,使女性也能夠參加專業競賽。她還以實用鮮艷甚至耀眼的顏色而出名———尤其是令她名聲大振的粉紅色,被譽為“驚艷的粉紅色”,這個名字來自她首款名為“驚艷”的香水(1937)。
她追求新奇、刺激的態度給時尚界吹來了一股另類的風,她更注重設計理念而非剪裁的技藝。很多同時代人稱呼她“會做衣裳的藝術家”,雖然尖刻,但確實正確地評價了她對后世的貢獻:正是她打破了藝術和設計之間的壁壘,21世紀的時尚才能走出更加不拘一格的發展之路。{page_break}
(1950~1969)
時間進入20世紀50、60年代,服裝以驚人的速度加速變化著。特別是到了1958年之后,服裝開始變化。1958年到1960年,其特點是腰圍和下臀基本處于兩條稍有傾斜的直線中,使女性在行動中展現更為含蓄的性感。而到了1962年,流行的斜裁裙子和重新重視的腰圍線,也表現了更強的女性化特色。1965年是服裝形式創造上的突破年,幾何圖形的介入讓服裝有了新的啟迪。隨后,青睞新潮的流行趨勢,讓女性的服裝更加炫目。
1 瑪麗蓮·夢露飛揚的裙擺 1955
站在行人道地鐵出風口上,瑪麗蓮·夢露身穿白色露背裙,雙手輕輕壓住被風吹起的裙裝,這已經成為銀幕上的一大經典場景,設計師威廉·特拉維特(1920~1990)見證了一大偶像的誕生。雖然他的光芒注定永遠被裙子的穿著者所掩蓋,但這一經典時刻帶來的震撼力永遠也不會消褪,他的功勞永遠也不會被忘記。
出生在洛杉磯的特拉維特是當時20世紀福克斯公司旗下的簽約設計師之一,據說當年夢露因借用他的試衣間試穿服裝,而與其相識。之后兩人一共合作了8部作品,《七年之癢》就是其中之一。這個簡短的場景大膽地嘲弄了那個時代壓抑的道德觀,而能表演的如此入木三分的只有這位全球最聰明、最大牌的女明星了。{page_break}
2 夏奈爾套裝 20世紀50年代末
嚴格來說,夏奈爾套裝并不單單指裙子,但其卻完全有理由排在裙子歷史的前50位,因為它不論是對女性的穿著方式,還是女性在職場中如何被人看待都有著革命性的影響。
夏奈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首次成名,她簡潔典雅的設計,精巧的裁剪,讓女性得以擺脫“美好時代”(指一戰前的法國)沉重奢華的裙裝,真正為她們自己著裝———為自己的舒適和愉悅。正是夏奈爾的天才塑造了20世紀20年代不受傳統約束的“隨意女郎”的形象。
及膝半身裙、寬肩上裝、使用金色紐扣和對比色鑲邊加強女性化———經典的夏奈爾套裝最早出現在生活窘困的20世紀30年代。頗具爭議的是,夏奈爾使用粗花呢作為上裝的面料。粗花呢在當時仍被人視為勞動階層使用的廉價面料,過于男性化,或許是為了調和,她又采用絲綢甚至毛皮做襯里。極富創意的裁剪依然是夏奈爾設計的秘密所在。精致、典雅、舒適,這就是職業女性的形象。
之后的幾十年夏奈爾套裝不斷與時俱進,永不落伍,始終站在時尚的前沿。從20世紀60年熱衷午餐聚會的女性,到80年代偏愛權威著裝的職業女士,乃至今日時尚觸感敏銳的名流,夏奈爾套裝一直被視為經典的設計,以及地位和風格的象征。1983年起接手負責設計夏奈爾套裝的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表示,夏奈爾開創的這個風格對于20世紀的重要性不亞于兩粒扣、三粒扣西裝至于男性的意義。{page_break}
3 紀梵希與赫本的小黑裙 1961
小黑裙簡稱LBD,本身就是一種風格———優雅、百變、簡潔,是女士衣櫥中最不可或缺的必備品。自從可可·夏奈爾(1883~1971)最先發布她的小黑裙后,每位設計師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演繹,其中最受人矚目的莫過于奧黛麗·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所穿的由法國設計師貝爾·德·紀梵希設計的裙子。
小黑裙百搭易穿,適合出席各種場合,永遠顯得自信、經典。它已經成為穿著者塑造端莊、干練形象的制服,無需語言就已經顯露一切。《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扮演活潑的女主角霍利·格萊特利,小黑裙在她身上是完美的裝束。
本著對赫本的了解,紀梵希專門為她度身定制了這條裙子。后來,他在回憶初見赫本的時候,她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嬌小玲瓏。赫本迷人的美貌、柔弱的身軀,身穿這條簡潔的小黑裙,表現出含蓄、純潔的奔放感。{page_break}
4 瑪麗官迷你裙 1965
20世紀60年代,受到戰火荼毒、建筑物覆蓋著煙灰的倫敦依然生活在戰后經濟緊縮的陰影下,人們務必期待一種全新的著裝風格。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用亮麗的顏色、現代的造型表達他們不羈,沖擊著首都灰暗的街道,最能表現這種風格的當屬瑪麗官所涉及的鮮艷服裝。
受安德烈·庫雷熱的作品影響,瑪麗官沿用了新出現的短裙,并將裙身縮得更短。迷你裙一出現,一直尋求年輕人特色的時髦少女們立即狂熱地接受了這種令人興奮的暴露款式。到1965年,瑪麗官在倫敦英王大道的“芭莎”時裝精品店中出少女迷你裙。迷你裙的剪裁簡潔利落,略帶童裝風格,搭配中性的維達·沙宣五點式發型,顯出女孩們的俏皮和清純,引領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迷你裙最初只能在精品店購買,價格昂貴,但是由于本身設計簡潔,既能大量生產,又適宜自己在家縫制,很快就廣泛地流行起來,少女和年輕女性得以展現新的形象,倫敦也一躍成為時尚圣地。如果一定要在不確定的后核武器時代說哪種服裝代表獨立、趣味和自由,那一定非迷你裙莫屬。迷你裙的魅力無人可擋。到20世紀60年代,連英國女王的裙擺也縮短了。{page_break}
5 戴安娜·里格與《復仇者》之裙 1965
《復仇者》劇中人物艾瑪·皮爾智慧、美貌、獨立自主的形象為20世紀60年代沖破藩籬的女性樹立了新楷模。這部時尚偵探系列劇此前塑造了一位堅強獨立的熒幕女英雄———即皮爾的前任蓋爾博士。隨著戴安娜·里格的加入,影片的投入加大,而角色所穿的服裝業開始變得有些驚世駭俗。
里格大膽、超級性感的服裝由英國設計師約翰·貝茨提供,后者一直以讓·瓦倫的名字對外做工。毋庸置疑,貝茨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大牌之一,但他在史上卻未留下多少印跡———相比之下,與他同時代的兩位大師比爾·吉布和桑德拉·羅茨雖然不見得比得上貝茨的出色,但運氣顯然要比他好的多。
貝茨在市場推廣方面同樣擁有杰出的天賦,他在電視劇熱播的同時推出了《復仇者》全套成衣系列———這是廣告植入和流行文化狂潮的完美結合。{page_break}
6 讓·謬爾的奇思———迷笛裙 1968
讓·謬爾(1928~1995)是20世紀最成功的英國設計師之一,他所代表的是精巧、樸實的典雅英國風。1968年推出這種款式將裙子下擺加長,線條更趨柔和,面料表面裝飾物更多,極具吸引力。就這些特性看,這條裙子和勞拉·阿什利的長裙一起,標示著英倫乃至全球時尚風向的巨變。
裙子的輪廓隱約有愛德華時代的風格,證明二手衣也是當代一種時尚文化。在諷刺搖擺倫敦的電影《迷你時光》中,麗塔·塔欣厄姆飾演的天真無邪的布倫達,只買得起一件破舊的維多利亞睡衣,一個無奈之舉將她置于時尚的最前沿。
謬爾的設計帶有玩味性和戲劇風,折射出女性對20世紀60年代的摩登風潮漸生反感,希望能從復古衣櫥里有所斬獲。這種新的浪漫主義在一直持續到整個20世紀70年代依然有強大的影響力。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迷你裙開始走下坡路。{page_break}
(1970-1989)
20世紀70年代,嬉皮士時代來臨。人們開始崇尚自由、個性和狂放。在追求流暢、美觀的同時,人們逐漸的開始追尋屬于自己的個性服裝。于是,或怪誕,或簡單,或暴露的裙裝進入了大眾的眼簾。這些無疑是讓人熱血沸騰的。在80年代短暫的邋遢風潮后,性感重回人們的視線。在美麗面前,誰能抵擋得住女人婀娜的曲線呢?
1 崔姬的嬉皮褶皺裙 1971
20世紀70年代早期崇尚自由性愛。嬉皮時代到來了,打破陳規的折中主義服裝的出現,背離瑪麗官和安德烈·庫雷熱引領了缺乏個性的現代派。
蘇格蘭設計師比爾·吉爾(1943~1988)站在嬉皮風的最前線,他從中世紀浪漫精神中得到啟示,結合采自不同文化的各種形狀、質地、顏色的混搭。這種著裝通過多層次圖案和褶皺,給穿著者營造出一種流暢、美觀、浪漫的韻味。
吉布1972年首次推出他的時裝系列。短短幾年中,他就吸引了大西洋兩岸很多名人,其中包括伊莉莎白·泰勒和崔姬等明星。但受制于糟糕的商業技巧,他在聚光燈下的時光相當短暫。直到最近,人們重又對他的時裝遺產感興趣,并發現他的作品中充滿著怪異的個性和巧妙的裝飾設計。{page_break}
2 裹身裙 1973
帶腰帶的針織連衣裙盛行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們不得不承認它與睡袍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是裹身裙并不僅僅是為了舒適。它有其功能性和實用性,將渴求與欲望消減到最低;它也是設計師———生于比利時的黛安·馮夫絲汀寶一生璀璨事業的起點。
裹身裙本身非常簡單,容易穿著,最重要的是脫起來也方便。這款裙子是女權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產物,它出現的時機恰逢女性想要表達出一種全新的自信———不論是在工作場合還是臥室,或是在兩者之間的行程中。這款裙子舒適、寬松、合身、性感,是適用出席任何場合的精品。
1997年,黛安·馮夫絲汀寶重新推出了高級時裝系列,裹身裙再次出現,成為21世紀初的日常服飾。百貨公司也涉足其中,每個連鎖店都推出了自己的“馮夫絲汀寶式裹身裙”。裹身裙搭配以及膝長筒靴已經成為現代職業女性的簡便著裝,隨處可見———幾乎可以說是女性的職業著裝。職業但不乏個性,嚴肅又沒有距離感,是那個時代的最佳裙裝。{page_break}
3 侯司頓的露背裙 1977
20世紀70年代中期,如果哪個迪斯科舞廳中沒有身穿露背裙的女神翩然起舞,那這個舞廳一定稱不上體面。經典的露背裙有著迷人的垂墜造型和標志性的露背設計,這件裙子至今依然能使人們回憶起在艾滋病出現前,曾經久違的聲色犬馬的生活。
出生于美國得梅因市的設計師羅伊·侯司頓·弗羅威克最初以設計女帽起家,1961年美國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參加肯尼迪總統的就職儀式時,戴的無邊平等帽就是侯司頓設計的,在當時引起轟動。
到20世紀70年代,侯司頓開始設計裙子,并成為明星御用設計師,比安卡·賈格爾,麗莎·明尼麗都是他的青睞者。
1973年,侯司頓將商標賣給美國諾頓西蒙公司,在當時的設計界絕對屬于創新的舉動,此舉使他的品牌迅速發展為國際品牌。
侯司頓的設計秉承迷人、性感的精簡準則。簡練的造型、素雅的色彩與當時尤其是在歐洲盛行的民族風潮背道而馳。這款裙子絕對耐穿,能突出身體的有點,增添你的自信,讓你倍感輕松舒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