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中小企業扶持計劃有望出臺
“十二五”期間,民營經濟將迎來新的發展。
7月8日,在“扶持計劃。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國私營企業從2005年的471.95萬戶增加到789.41萬戶,投資者人數從1109萬多人增加到1675萬余人,從業人員由5824萬余人增加到8895萬人,注冊資金從6.13萬億元增加到16.52萬億元。
不過,在“十一五”期間,民營經濟地區發展并不均衡,其中,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山東繼續穩步發展。中西部地區有1/3的省區,如云南、西藏、廣西、內蒙古等省區的民企數量增幅在60%以上;天津、河北、福建等地民企投資增速超過或接近100%。部分省市盡管民企數量增加,投資增多,但就業人數下降。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河北、寧夏和天津市。河北民企從業人數這兩年下降24%,寧夏下降12%,天津下降10%。究其原因,主要是鋼鐵、建材等行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的緣故。
值得關注的是,農民專業生產合作社發展迅猛。2009年底,全國實有農民專業生產合作社24.64萬戶,比2008年增長122.09%,出資總額2500億元,增長179.65%,加入專業合作社的農民達到391萬人,同比增長176%。
保育鈞表示,“十二五”期間,不僅要戰勝通脹壓力,而且要在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民營經濟面臨的最大壓力主要來自金融。保育鈞稱,一方面,流動性過剩,另一方面又缺資金;人民幣面臨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尷尬境地;政府“4萬億”項目資金缺口很大,地方政府顯性與隱性債務包袱沉重。
保育鈞認為,民營經濟要取得持續大發展,要充分利用“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這一戰略決策,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大力發展服務業。充分利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到中西部尋求新的投資機會。在“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發揮民營經濟的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