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團圓過中秋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合家團圓,一起祭拜月神。有的地方還有賞花燈等活動。不過,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不少洋節的沖擊,中秋節的氛圍似乎變得有些淡薄,但本報在此次的微調查中卻發現,在市民心里,中秋仍然是個值得傳承的節日,節日蘊涵對美好生活的祝福,仍需要傳承和發揚。
回家團聚是主流
“中秋節當然回家過了。”“這是個團圓的節日,國家放假也是這樣意思吧。”說起中秋三天小長假怎么過,大部分人都選擇回家團聚,回答基本一致。在“中秋節到了,您期待與家人團聚嗎?”這一選項中,68%的被調查者選擇“非常期待”,32%選擇“無所謂”,沒有一個人選擇“沒必要”。
今年剛去上海讀大學的洪子璐更是牽掛家里。“以前在家里過節倒是沒什么感覺,但是到了外地,特別想跟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洪子璐說,每年的中秋節,都是爺爺、奶奶、大伯一大家子一起過的,非常熱鬧。
而從市區出租車的載客量來看,亦是如此。出租車駕駛員陳師傅相告,9月9日下午已明顯感覺到人多起來了。“都是外面回來過節的,每年這個時候生意都特別好!”
莫把中秋節淪為月餅節
中秋節,一家人團聚,自然少不了象征團圓的月餅,但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情消費的增多,中秋節有淪為月餅節的趨勢。在“您對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怎么看?”這一選項上,只有28%的人認為很有意義,有32%的人認為無所謂,有20%的人認為月餅快成為送禮的代名詞。網友“小飛刀”說,中秋就是團團圓圓的意思,吃月餅的習俗也取自團圓這個美好的意境,如果讓其淪為人情消費的時機,就太遺憾了。“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節,吃過晚飯,一家人會坐在外面賞月,擺上月餅、石榴等祭拜月亮。”市民馮杰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外婆講給他聽的,那時候一家人過中秋是件隆重的事情,不像現在,過中秋就是一家人吃頓飯,賞月的習俗也漸漸不被重視,只剩下吃月餅的習俗了。
馮杰說,在當下物質生活變得豐富的時候,傳統節日反而變得越來越枯燥和沒文化了,除了吃,好像也沒有其他的節目可以助興了,眾多的傳統習俗已經與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遠。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
對有著“團圓”這一美好愿望的月餅,眾說紛紜,但對于中秋這個傳統文化的傳承,則得到了50名被調查者的一致贊同,他們希望能夠復興中華傳統節日。
對中國人來說,中秋節是除春節之外最重要的節日。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到了唐代,祭月、賞月的風俗更為文人雅士們重視,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說法。雖然近年來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有所減弱,但從國家層面來看,也已經重視這個問題,把中秋、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被列為法定假日。但傳統節日文化并不能只依靠政策層面來傳承,而是要喚醒民眾的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認同感,才能復興傳統節日。
有業內人士指出,豐富中秋節的內涵,除了賞月、觀燈等傳統習俗外,也應融入現代氣息,比如倡議熄燈賞月提倡低碳生活等,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參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