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爾“重公司”模式PK ZARA“快時尚”模式
ZARA 采用“價值鏈模式”,高效整合服裝產業價值鏈,降低服裝貶值率,提升服裝價值,實現了“快時尚”。雅戈爾則采用價值網模式,跳出服裝產業,構建了以服裝為核心的多元化業務,提升整體競爭合力。
ZARA,這個以“快時尚”馳騁于世界服裝業的西班牙品牌,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贊許和追捧。ZARA創于1975年,目前在全球62個國家擁有917家專賣店,其中,自營專賣店占90%,其余為合資和特許專賣店。盡管ZARA品牌的專賣店只占Inditex集團所有分店數的三分之一,但是其銷售額卻占總銷售額的70%左右。這就促使Inditex集團超越了美國的GAP、瑞典的H&M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服裝零售集團,2005年其全球的銷售額67.41億歐元,銷售數達4.29億件,純利潤8.03億歐元。
ZARA“快時尚模式”是服裝領域的一個奇跡,有人稱之為“時裝行業中的戴爾電腦”、“時裝行業的斯沃琪手表”。“快時尚”ZARA,實質是一家典型的“輕公司”,ZARA將服裝生產外包出去,加強了服裝設計和市場開拓,以快速的市場反應和高效的系統贏得競爭。
ZARA“快時尚”的背后是超短的前導時間,實際上是高效整合價值鏈。所謂時裝就是時下的服裝。時裝具有極高的貶值率,時裝從設計到銷售貶值率要大于一般的服裝。所以,如果縮短設計到銷售的前導時間,并降低庫存,最快的時間把衣服賣掉,那就意味著降低了貶值,賺取了利潤。中國服裝業前導時間一般6~9個月,中國服裝即使銷售出去了也大大貶值了。ZARA最短只有7天,其衣服貶值率大大降低,其他服裝品牌還沒有上市就輸給了ZARA。快速的供應鏈系統成就了ZARA高效率的價值流,也就成就了ZARA的快速崛起的神話。更厲害的是,ZARA還通過“多款式、小批量”的方式“制造短缺”,從而促使顧客快速購買。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是整合有利資源,形成實現顧客價值和企業價值的有機體系。每個企業都要清楚地知道目標顧客的核心價值。ZARA和雅戈爾各自都實現了顧客核心價值。ZARA成就了顧客“追趕時尚”價值,讓顧客趕上時尚的潮流,穿ZARA意味著引領著全球時尚。我們將ZARA整合價值鏈的“快時尚”商業模式稱之為“價值鏈模式”。
在服裝行業中,以ZARA為代表的“輕快公司”模式大受追捧,服裝行業的本質也因此被某些人確定為“快”。但是,服裝行業的“另類”雅戈爾卻堅持“重公司”模式,涉足品牌服裝、地產開發、股權投資三大產業,并不斷向酒店、旅游、紡織擴張,似乎故意把公司做“重”。
很多人認為雅戈爾盲目多元化,并對其財務狀況和戰略意圖表示擔憂。但是,雅戈爾硬是在人們的質疑聲中,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目前,雅戈爾集團現擁有凈資產50多億元,連續四年穩居中國服裝行業銷售和利潤總額雙百強排行榜首位。主打產品雅戈爾襯衫連續九年獲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位,西服也連續五年保持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位。
從1979年青春服裝廠(雅戈爾集團)公司成立到1990年之前,雅戈爾集團都在努力經營服裝生產制造。但是,1990年,雅戈爾正式推出“雅戈爾”品牌,意味著雅戈爾從服裝制造商變成服裝零售商,雅戈爾從服裝行業進入服裝零售行業。這就要求雅戈爾要像ZARA一樣花巨資建設終端門店(ZARA自營專賣店占90%)或者像后來的美特斯邦威一樣采用特許經營方式建設終端網絡(美特斯邦威特許連鎖專賣店占80%)。但是,雅戈爾沒有ZARA那樣財大氣粗、一擲千金大量建設自營網店,而是采用傳統自營+特許經營的方式開辟終端網絡。
與其它品牌服裝公司專心經營服裝不同的是,雅戈爾開始“不務正業”,1992年開始涉足房地產開發,1993年開始介入股權投資領域,199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之后,雅戈爾集團更是大范圍涉足房地產和股權投資。雅戈爾集團相繼開發東湖花園、東湖馨園、都市森林、蘇州未來城、海景花園、錢湖比華利等大型樓盤,累計開發住宅、別墅、商務樓等各類物業達300萬平方米。雅戈爾集團于2009年以17.59億元認購浦發銀行1.06億股。雅戈爾集團還先后投資了廣博集團、宜科科技、中信證券、寧波銀行、海通證券等多家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