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衣服
幾乎一年四季都穿長裙。張雨生有首歌叫“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這就是長裙的狀態。行走時自在輕盈,無拘無礙。上下樓梯需輕提裙裾,斂聲靜氣,連心情都變得優雅起來。天氣暖和的日子,任裙擺輕輕滑過裸露的腳踝,回到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寒冬臘月,夾棉的長裙很有包裹感,足夠溫暖妥帖,讓自己像含苞的花朵,等待在陽光下綻放。
最愛棉麻質地的衣物,尤喜厚實有質感的那種,或粗糲或細膩,都是一種布衣蔬食的平淡,一種可以把握的美好,再美都落地于人世間。也有幾條絲綢的長裙,如果說棉麻接近于大地、樹木或者風,絲綢就更近于水,它冰涼、細致、優柔,如同逝水年華。而蠶的結繭吐絲,本身猶如女性一生的暗示。張愛玲說過,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記得考研時我就穿著一件織錦緞的改良中裝,住對門的考生一直以為我是臺北人,可見面料和款式是有語言和氣質的。也喜歡香云紗,夏天貼身穿著干凈滑爽,冬天制成小棉襖或棉裙,另有一種低調的奢華。面料的暗花在陽光下隱現,如同心情流露在字里行間。一匹白色坯綢要經過三四十遍薯莨汁液的浸染、數度河底淤泥的涂封、七天烈日的曝曬,才能最后成型。香云紗歷經水、土、木、火的考驗,最后用剪子裁開、制作,因而暗藏了五行和玄機。有時簡簡單單的一件衣服,卻不是人人能夠駕馭的。衣物也同樣能改變人的樣貌心情,如同水倒進杯子,暫時成了杯子的形狀。
我喜歡的服裝顏色偏灰色調,比如藍灰,一直覺得這是一種有氣質的色調,蘊藉、內斂、不溫不火。可以適當用首飾、圍巾或打底衫下擺、袖口等提色,張恨水似乎很懂這一套,他喜歡一個女人清清爽爽穿件藍布罩衫,于罩衫下微微露出紅綢旗袍,天真老實之中帶點誘惑。也喜歡詩詞中關于服飾色彩與動態的描寫,比如英雄人物總要配上“紅巾翠袖”,顯得美人如玉劍如虹。那句“記得綠蘿裙,處處憐芳草”,讀來便心底柔軟。而“青衫磊落險峰行”或“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呈現的是一種劍膽琴心的孤獨。那“揉藍衫子杏黃裙”或李白那句“行酒石榴裙”,又有著旖旎的風情。還有“裙拖湘江六幅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在純凈的藍綠調子與青山白云之間,更有一種慵懶的神仙意態,非常女性。
每個人對服裝或配飾都有自己的經驗與偏好。徐志摩在給陸小曼的信中,表示對西服的排斥,覺得脖子、腰、腳全上了鐐銬,行動感到拘束。而我見過他穿西服的相片,干凈颯爽,穿長衫反倒顯得綿了。中醫師張建明是喜歡西服的,他說為什么中醫一定是中裝形象呢。他穿著質地考究的西服,全身心地雙手把脈,西服的那點拘束,與他嚴重以肅的凝神狀態,恰恰是匹配的。帽子或圍巾等配得好可以給服裝加分。男人戴帽子好看的不多,一般臉和脖子稍瘦、身材高大的戴了才有型。我爸爸算一個,他喜歡皮質的黑色貝雷帽,與皮衣、棉麻外套或毛衣都相得益彰。畫家張桂銘有很多品質精良的帶檐帽子,大概有他老家紹興氈帽的影子和情結,張先生戴帽子很優雅。
雕塑大家潘鶴則喜歡白色鴨舌帽。年前我去廣州訪談,潘先生從帽子、外套到鞋子,一律白色,很難想象這是一直與泥巴打交道的人。他和表妹有一段曠世戀情,半個世紀之后,二人于北美重逢,潘先生一身白衫白褲,風流倜儻,久違的表妹依然風華絕代。歲月靜好。有位詩友常年佩一條花色真絲圍巾,后來知道那是有故事的,圍巾上有著伊人的心痕手澤,還有歷久彌新的記憶。中行老師說過,“任是蓬山無去處,也應攜手共滄桑”。即便流年有那么多的傷痛和遺憾,也永遠相信愛情。愛情和衣物,充滿了未知的情愫,都不僅僅能用新舊來衡量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