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來襲 服裝店驚現關張潮
2月6日,零售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促進網絡購物,鼓勵零售企業開辦網上商城。
毫無疑問,未來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及行業將被卷入其中,無論是機會還是挑戰,已不可逆轉,而誰將成為勝者,我們拭目以待。
2月4日,立春。當天12時許,觀音橋步行街朗晴廣場LG層,上百家服裝店中,僅五六家開著門。2/3左右的店面關門閉戶,或貼著“轉讓”、“出租”告示,或留下網址和聯系方式將陣地轉移到了網上。
LG層西環路附128號門店,看到有人進來,來自福建的女老板孫慶迅即起身相迎。但得知記者來意,臉上笑容瞬間消失。“都半天了,一件沒賣出去,啷個辦嘛?”孫慶嘆了一口氣。
往年,春節和國慶一樣,是服裝店最忙碌、狂賺錢的時候。但今年,從正月初七開門營業起,孫慶就特別清閑。“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們的銷量就有明顯下滑,但沒想到跌得這么快。”一起做生意的朋友勸孫慶,不如關了門去開個網店。
重慶市商業聯合會表示,服裝店的關張潮,原因各異,但瘋狂增長的網購,才是真正的元兇。
實體服裝店
成網購族“試衣間”
從LG層往上走,朗晴廣場其他樓層人潮涌動。2F層分布的10余家餐飲店,多數已沒了位子。直到13時,有兩家店前,還有顧客倔強地等在門口,排隊取號。
每天上樓用餐,看到這樣的場景,孫慶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她的心情和外面天氣一樣,雖已立春,但寒冷如冬。
同樣的寒潮,也襲擊到了其他的服裝銷售商。解放碑金鷹女人街經營“蔓露卡”服飾的老板高燕同樣很無奈。她說,以前每個月賣20萬元的貨完全沒問題,“但去年開始就慢慢下滑了,現在差不多只有10萬元左右,總體下滑幅度超過40%”。
“原因很簡單,我做的這個品牌主要針對年輕群體。網購的興起,很多顧客在店里試穿衣服后就是不買,記下標號和款式,再去網購。”她說,“沒辦法,加上快遞費用,網購的價格也就實體店的60%左右,誰還愿意來實體店買呢?”
2月5日上午,記者在朝天門大正服裝批發市場見到1048攤位的老板胡紹富時,他正忙著給網店發貨。他干服裝批發已有11年,“5年前,網店進貨量不到實體店的1/10,近兩年來,網店的進貨量迅猛增加,去年網店與實體店的進貨量,已接近五比五。”
這一增一減,最受傷的莫過于實體銷售店。
記者在觀音橋、解放碑和沙坪壩步行街地下商場采訪了14家店面,服裝店老板們反映,春節銷量與去年同比下降30%至45%。其中,有3家服裝店的老板表示,準備轉讓店面改行做其他生意。
低價格
成電商最大“殺手锏”
重慶市商業聯合會向記者證實,在主城幾大商圈中,除大商場和品牌專賣店外的服裝店,超過35%的店面已陷入虧損,關門歇業的也不少。
此前在朗晴廣場銷售“蔓露卡”品牌的陳慧娟,去年上半年退了門面轉攻網店,成為網購受益者。她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一件韓版蔓露卡短裝外套,在實體店要賣到325元才有利潤,“因為沒有租金、水電費等開支,在網店只賣162元就有賺頭。”
價格,成了電商攻城略地的最大“殺手锏”。
春節長假一周,線下很多店鋪都在打烊過節,而淘寶網上的店鋪不僅不打烊,而且交易非常繁忙。網名叫“賽亞人”的陳靜,屬80后的網購達人,春節期間,僅上網購買衣服、女包等商品就花了近2萬元。
“價格便宜很多,一上網就抵不住誘惑。”如今,捧著筆記本上淘寶、京東看衣服、買衣服,已成了陳靜飯后的習慣。她邊說邊打開電腦,在淘寶網上的交易記錄顯示:2011年成功訂單總額19093.68元,交易筆數405筆,“我的衣服95%都是網上買的”。
家住大渡口區的李德月也是網購一族。“兩年前,很享受逛街購物的樂趣,因為一個月工資能買到一年要穿的衣服,而今卻只夠買一兩件。”李德月說,她逛服裝店,只是去試穿、體驗,但絕不會下叉。
淘寶網日前發布的“中國網購熱門城市報告”顯示,商品關鍵詞搜索的熱度排名依次是:“外套”、“羽絨服”、“板鞋”、“雪紡”、“手機”、“大碼”、“女包”、“毛衣”和“韓版”。其中,熱賣的“羽絨服”日均搜索量達60.68萬次。排前三的熱賣商品中,適合女性使用的商品占了三分之二,女裝成為熱賣商品之首。
孫慶已做了5年服裝生意,很喜歡這一行。“其實,換一下角度去想,網購增長那么快,轉移平臺去做就行了。”看到周邊一些賣家開始轉向網店,孫慶同樣看到了一些希望。因為不太熟悉網絡,她想先學習一下再作決定。
政策層面的支持,也增加了孫慶的決心。2月6日,商務部發布《關于“十二五”時期促進零售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為此,商務部提出促進網絡購物等無店鋪銷售業態規范發展。
《意見》指出,鼓勵大型零售企業開辦網上商城,重點支持以中小零售企業為服務對象的第三方平臺建設,推動建設行業電子商務平臺,促進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融合互動、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協調發展。
“這事實上已經給了我們方向性的指導。”孫慶向記者坦陳了她的理解。{page_break}
食品日用品
或是下一個“受害者”
柳松,重慶市商業聯合會秘書長,觀察電商的發展已有多年歷史。對服裝店成了網購沖擊的“重災區”,他認為并不意外。
“這是電商沖擊圖書銷售后,形成的第二個大的沖擊波。”柳松說,以圖書為例,全國都出現了單體銷售店的倒閉潮。譬如,四個月前,香港三聯書店宣布從廣州撤退;更早之前,被稱作文化地標的上海季風書園門店銳減。“在重慶,現在能看到的圖書店也是越來越少了。”
柳松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從2007年到2009年,中國民營書店減少了10000家。2011年,全國民營實體書店更是集體跌入寒冬,不少行業佼佼者,都因經營困難不得不縮小規模,甚至面臨關張窘境。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不只在中國出現,在亞馬遜沖擊下,美國連鎖書店大鱷巴諾書店已掛牌出售;美國第二大傳統圖書連鎖店博德斯集團也已破產。“我們擔心的是,或許用不了多久,只有新華書店成為傳統書店的獨苗了。”柳松說。
在柳松看來,服裝店關張潮緊隨圖書店而至,與兩種商品類型相似之處不無關系。網購者可以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就能快速貨比三家,選出同等商品價格相對較低的一家店。同時,衣服和圖書一樣便于運輸,不容易損壞。
“因此,電商只要在價格和服務上做文章,就很容易分流實體渠道銷售的蛋糕。”柳松說,實際情況是,電商都看準了圖書和服裝這兩塊蛋糕,并進入充分競爭的時代。
贊同這一觀點的重慶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衛星舉了幾個例子:京東和當當這對圖書網購市場冤家,輪番借低價沖擊對手,比如去年5月,京東推出的“全部少兒圖書四折封頂”促銷,一度引發全國24家少兒出版社聯合抵制;去年底,蘇寧旗下的易購網站更打出“0元購書”的廣告噱頭。而亞馬遜在關注價格戰的同時,開始向產業鏈上游拓展,通過越過出版商直接簽約作者來攻城略地。
“圖書如此,‘1折起團搶’、‘限時秒殺’等活動,在服裝網購上同樣非常頻繁。”李衛星說,如當當網服裝商城在店慶期間,每日推出的打折行動都會引發搶購潮。
現在的懸念是,服裝之后,實體銷售中哪一個行業又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重慶首家網上家電商城——大優家電網CEO謝君給出的答案是:食品、日用品和數碼產品。
未來前景
網購今年進“萬億”時代
伴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也帶火了快遞業。
“春節,書籍的包裹特別多。”申通快遞員劉偉說,他們成了春節最忙碌的一群人。因業務量太大,全市數千快遞員春節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鐘林認為,伴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快遞業就像一匹被趕著跑的野馬,雙腿再疲倦也要奮力向前。今年春節前30天內,快遞業整體快件處理量達3.93億件,同比增長57.2%。去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增長約50%,突破35億件。
在我市,網購家電也越來越普遍。我市首家網上家電商城大優家電網CEO謝君介紹,2009年只賣大件家電,而今產品線已覆蓋熱水器、果汁機等廚衛產品和小家電,銷售額已突破千萬元。
今年,我國網絡購物將迎來“萬億元”規模。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增長20.8%,用戶總規模已達到1.94億人;網絡購物交易達7735.6億元,較2010年增長67.8%,占社零總額的4.3%;預計今年網絡購物交易將達11840億元,同比增長53%,占社零總額的比例5.3%。
艾瑞咨詢分析師丁佳琪認為,推動網購交易規模增長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在供給層面,電商企業不斷完善產業鏈,加大倉儲、物流、支付等體系建設,而品牌商、渠道商及其他互聯網巨頭在2011年紛紛加大在電子商務行業的布局力度,極大地提高了服務質量,豐富了用戶的選擇,并且推動了網絡購物市場的規范;二是在需求層面,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穩步增長,用戶對網絡購物依賴程度和信任程度進一步加深,人均網絡購物消費支出持續增加。
新聞縱深
傳統企業上線就是電商?
不是觸網那么簡單
沒有門面,縮短了與消費者的時空距離,電子商務的魅力讓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心動,但這塊肥肉并非所有傳統企業都能吃到。
去年2月,我市一門業巨頭開始搭建網上銷售平臺,希望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
但美好的希望遭遇現實的殘酷。知情人士透露,該企業半年內砸進去800萬元,但一扇門也沒賣出去,最后不得不停止電商業務。
“不同的環境,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分析說,如果用線下的思維經營線上,肯定會輸得很慘。比如環境,線下是不太清晰、不太透明的,而在網上一旦有問題,網民很快就會浮出水面。因此,傳統企業做電商,并不是建一個網絡銷售平臺那么簡單。不僅要轉變思維模式,還要處理好線上跟線下的渠道關系。
“傳統企業做電商,服務一定要跟上。”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說,步子邁得太大會后患無窮。
“其實,未來傳統企業才是電子商務的主流,而不像現在非電商企業來做電商。”不久前,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易寶支付CEO唐彬說,美國大都是傳統企業在做電商。唐彬還建議,如果傳統企業暫時不能做電商,那可以考慮外包,讓專業的公司來操作,同樣能達到目的。
因為電子商務可以為傳統企業捕捉到更接近消費者的市場。張周平稱,現在已有企業根據電商銷售的地區進行線下拓展,因為他們發現某些地區的量增長很快。{page_break}
錢能堆出成功電商?
錢燒光了圈就畫不圓
1月7日,品聚網創始人葛斌斌向媒體確認,盛大旗下電子商務網站品聚網即將關閉,主要原因是融資不到位。無獨有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一向以燒錢著稱的電商中,不少公司就出現了現金流問題。中國團購導航領團網發布的《全國團購網站普查數據公報》顯示,截至去年11月份,已有1813家團購網站退出這一市場。
不久前,淘寶商城總裁張勇在一個論壇上表示,幾年前,很多熱錢涌入電子商務行業,希望用金錢推動的模式獲得更快的增長。
但這種模式是否可持續?張勇認為:錢總有燒光的一天。
他分析說,這種模式是把資本市場的錢轉換為市場費,用市場費獲得銷售收入,再將銷售收入放大去融資。
然而用錢堆出來的銷售數據是否能支撐企業的發展?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不少企業的投入產出比很低,甚至投入1元錢,收入只有0.8元,這還沒有計算其各項運作成本。
陸刃波說,從去年即開始出現的團購網倒閉潮,到今年年初閃拍網的倒閉,都證明了一點,一旦錢燒光了,這個圈就畫不圓了。
重慶機會
擬試點零首付開網店
誰將成重慶的阿里巴巴?
電商崛起,重慶會否誕生“阿里巴巴”?
“重慶誕生‘阿里巴巴’難,上海、北京亦然,但一定會誕生如‘阿里巴巴’一樣的電商巨頭。”重慶市經信委經濟信息化處項目主管趙紅民自信地說,在電子商務的支付、結算、平臺、終端等各產業鏈中,重慶一定會分到很大一塊蛋糕,特別是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結算等產業。
“重慶雷氏服飾3年前涉足電商,而今網上銷量是實體店的3倍。”趙紅民說,我市一大批企業已在積極探索,成為我市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的引擎和排頭兵。去年,重慶網購人數突破200萬,交易額超過60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據權威機構預測,部分發達國家移動電子商務交易額,已占在線交易額的15%。而我國比重僅3%左右,市場空間巨大。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稱,重慶是我國首個國家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范試驗區,如今還是國家級物聯網示范區。同時,移動、聯通在重慶建設“國家移動電子商務示范區”,這都為重慶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崛起提供了支撐。
“做大一個產業,都得順應大勢。”豬八戒網董事長朱明躍說,在觀音橋、解放碑等商圈都覆蓋了WIFI無線網絡,手機用戶在購物時也可上豬八戒網做業務。
趙紅民稱,他們正在調研,擬在我市試點網店“注冊資金零首付”模式,目的是將大批實體店不在重慶的產業巨頭吸引到重慶,開設網店,將金融結算業務在重慶完成,助推重慶打造國際移動電子金融結算中心。“春天來了,發展移動電子商務正當時。”趙紅民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