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就是和消費者談戀愛
世界上第一個推銷員是誰?是伊甸園里的那條蛇。它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將違禁品--蘋果推銷給了本無消費需求的夏娃。如果營銷是媒人,品牌就是丘比特。
情人眼里出西施
古詩云:“草茅多奇士,蓬蓽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稱心斯為得。”對于產品而言,一旦被賦予上情感的屬性,就會有一種“魅惑”之美。
一個女子,在素昧平生的人的眼里,可能相貌平平,但在情人的眼里,就是像西施一樣的美麗佳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富有迷人的魅力。“情人眼里出西施”是由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情感反應產生的結果。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不僅僅要求產品具有實用功能,更要求產品具有能夠滿足自身情感需求的屬性。消費者對某種品牌產生了感情,就會在潛意識里對該品牌的系列產品產生好感。這種好感一旦形成,就會讓消費者發生重復購買、對價格敏感度降低、對品牌產生信賴感等一系列的連鎖行為和情感反映。
“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會體現在消費者與產品的關系上,當產品和品牌成為了消費者的情感載體時,就會變得珍貴無比。
在1938年之前,美國公眾對于軍火巨頭“杜邦”公司絕無好感而言,而這種冰冷生硬的形象隨著第一根人造纖維——尼龍的問世,徹底地被打破了。杜邦公司把尼龍制成尼龍絲襪,全美國的女性看到廣告之后,便蜂擁至百貨公司和零售店,僅僅一年,就賣出尼龍襪子6400萬雙,超過了當時美國成年女性的總人數,而當時一雙長筒絲襪的價格相當于一只昂貴的手表。
為什么女性消費者集體對之趨之若鶩呢?為什么這種穿著并不舒適的尼龍絲襪能夠賣到如此之高的價格呢?答案是女性消費者并不是買絲襪,而是購買對自身細節之處的貼身呵護,購買的是一個性感的自我形象。
杜邦公司為尼龍絲襪產品添加了必要的情感因素,讓絲襪被女人搶購,成為她們眼中增添自身性感魅力和吸引別人關注的的獨門暗器。這個事件帶給商家的啟示是:你是什么并不重要,消費者認為你是什么才更重要。
有些產品的物質形態本身的價值要遠遠低于其售價,高出價值的那部分價格是因為其添加了情感因素,情感讓商品產生了溢價。
用情感獲取消費者的“芳心”
美國推銷大王坎多爾福曾說過:“推銷工作98%是情感工作,2%是對產品的了解。”談戀愛與營銷頗多共通之處:鎖定消費者就是確定追求目標;鎖定目標之后要通過自身差異化、個性化的“賣點”來吸引目標消費者眼球;要整合渠道資源、借助事件營銷手段來集中推廣,廣告要賣給消費者“愿景”,促銷手段要有誘惑力,這樣才能促成消費者與產品的"聯姻";在“結婚之后”也不可以怠慢,售后服務要使消費者滿意,形成品牌忠誠,以防“第三者”插足。
情感是銷售過程中的潤滑劑,是強化客戶關系不可缺少的“玫瑰”,情感比理性本身更容易贏取消費者的“芳心”。
媒人的工作目標是促成男女婚姻,他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會用盡各種方式不知疲倦地說雙方好話。營銷也是如此,它的任務就是達成消費者與產品的聯姻,期間更是絞盡腦汁、不厭其煩地游說消費者,列出產品的種種好處以達成銷售。
傳統營銷猶如媒人,挖空心思使盡渾身法術充當著介紹人的角色,個中艱辛自不待言,但結果卻常常差強人意。就算成功,后事也難預料:交了朋友未必結婚,結了婚難保不離婚;看了你的產品未必購買,購買了你的產品難保下次再惠顧。
企業需要的不光是媒人,更期待丘比特的出現。丘比特肩負著愛情的使命,當丘比特之箭射中你的時候,你們便一見鐘情,心無旁騖。品牌就好比丘比特,會說話,會放電,會散發出消費者不可抗拒的魅力。品牌不是一種市場工具,但卻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本領;品牌沒有十八般武藝,但卻有讓競爭對手望而卻步的威力。媒人要有,但關鍵時刻還要有丘比特神助。只有與消費者“談戀愛”才能夠讓品牌產生"情感魔力",才能夠讓消費者對品牌忠誠恒久,才能夠讓企業叱咤風云基業長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