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的大童裝品牌會向下延伸
深圳市歲孚服裝有限公司(下稱“歲孚服裝”)總經理曹璋正在經歷很多第一次。去年,17年來只做3歲以上中大童服裝的歲孚服裝第一次推出針對0~3歲嬰童的系列服飾。今年,歲孚服裝第一次從大本營深圳來到上海參加第13屆CBME孕嬰童展,并推出安奈兒品牌嬰童裝系列新產品,希望開拓上海及華東地區市場。
“我們在尋找機會,小童是多元化的一個嘗試。”曹璋在接受采訪時坦言。
業內人士表示,曾經被譽為服裝業最后一片“藍海”的童裝行業也開始陷入“紅海”競爭,這是嬰童服裝企業醞釀轉型的根本原因。
內憂外患
我國目前0~14歲兒童數量將近3億,龐大的人口數量也帶來了規模驚人的“嬰童經濟”。根據美國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10年中國嬰幼兒服飾市場規模已達348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嬰幼兒服飾棉品(內著服飾、外出服飾、家居棉品等)和日用品(寢具、哺育、衛浴、洗護用品等)市場容量將達到2279.8億元。另據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2012~2015童裝產業報告》,童裝產業年增長率還將保持在25%~30%。
除此之外,童裝產業高額的利潤也頗為誘人。據一位參加展會的童裝廠商透露,其毛利率可超過50%,凈利潤也可達10%,均遠高于服裝行業平均利潤水平。而這也吸引了其他品牌迅速進駐該細分市場。
2008年,安踏成為國內首家涉足兒童體育用品市場的運動品牌,361°則在2009年9月宣布推出童裝系列。2013年1月1日,“李寧兒童”開始正式歸入旗下天津寬貓咪運作。
森馬、七匹狼等休閑品牌也開展了童裝業務,前者的童裝品牌巴拉巴拉上線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終端銷售收入達1000多萬元,現在國內童裝行業的市場占有率也排名第一。
不僅如此,國外品牌也瞄準了這塊蛋糕。Gucci、Burberry、Dior、Aramni等奢侈品牌也于今年先后進軍國內童裝市場,并推出成衣、內衣、配飾等系列產品。
某知名童裝企業市場部人士向記者透露,近兩年服裝整體產業鏈都萎縮得很厲害,童裝產業也被殃及,沖擊不僅來自國內同行,還有上述諸多國際大牌,童裝產業可謂“內憂外患”。
以博士蛙(01698.HK)為例,2010年底,博士蛙存貨為3.54億元,至2011年6月已迅速飆升至7.12億元,而當期博士蛙集團的收入為8.77億元。此外,博士蛙的平均存貨周轉天數也由2010年12月的117天增至2011年6月的201天。
“但相比其他服裝,童裝行業還是屬于朝陽產業,企業現在都在積極采取行動保持生命力。”上述童裝企業市場部人士表示。
行業整合是趨勢
與歲孚服裝相反,好孩子(中國)貿易集團采取的則是向中大童市場擴張的策略。
此前,好孩子少兒服飾主要針對0~6歲的嬰童,年銷售額已逾4億元,但2013年起,該公司設立了中大童事業部,開始拓展6~16歲、1~1.7米兒童的服裝業務。
與此相似的還有拉比童裝,該公司已將此前0~3歲的Baby系列擴充到0~8歲的少兒服飾業務。
中國服裝協會童裝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安毅恒向記者表示,對于一些單品牌的童裝企業而言,拓展產品線、拓寬消費者的年齡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做法。“這樣做可以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達到提前教育消費者或者延續產品忠誠度的目的。”安毅恒說。
而對于多品牌的童裝企業,建立囊括所有品牌的一站式生活館似乎也是一個趨勢。以博士蛙和好孩子為例,前者有自己的365嬰童生活館,后者則宣布成立“好孩子星站”多品牌集合店,將耐克、阿迪達斯、彪馬、斯凱奇等四大兒童運動服裝品牌集合在同一店面出售。
安毅恒還表示,童裝行業的整合將會成為一大趨勢,“男裝女裝已經開始整合一段時間了,童裝的整合也在進行中。”安毅恒表示。
上述童裝企業人士也向記者透露,該企業正在考慮收購歐洲的一家母嬰企業,繼續擴充產品線、提高品牌影響力。
該人士說:“未來中國的大童裝品牌肯定會向下延伸,把一些較小品牌或者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品牌吸收過來,未來一定是強者愈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