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服飾文化之帔
帔,即對襟長袍。是帝王、中級官吏、豪宦鄉紳及其眷屬在家居場合所通用的常服。對襟,半長大領,闊袖。左右胯下開衩,男帔長及足,女帔稍短(僅過膝),周身以平金或絨線刺繡圖案紋樣。
帔源于明代貴族婦女的禮服——大袖褙子。褙子原是窄袖,對襟大領很長,直貫底擺。至明末,其袖式逐漸演變為大袖,領式也由長大領縮為半長大領。
帔的服裝造型雖仍然屬于中國古代傳統服飾的主流(寬袍大袖式),但它顯然有別于“不壯不麗無以重威”的禮服——蟒袍。比起蟒來,它突破了“全封閉式”的服裝造型,以“對襟”造成自由開合的寬松感,以向下的兩條垂直線給人以流暢修長的美感。帔的另一個特點是:男團花帔和女團花帔一般用于成對夫婦,色彩、紋樣上完全一致,所以稱作“對兒帔”,具有舞臺畫面的“整齊美”。
皇帝用團龍,皇后、貴妃用團鳳。太后用團龍鳳。除此之外,視人物年齡身份,或用團花、團壽字,或用枝子花。皇室成員用黃色,狀元登科、新婚典禮、喜慶團圓場合的夫婦用紅色,老年人用秋香色,其余人物的用色沒有嚴格界定。
皇帔:帝王專用。明黃色。絨繡團龍。對襟的開合實際上是使用暗紐絆(寶劍頭式飄帶一般不打結)。男用帔需內襯褶子。
《打金磚》之劉秀。行當:文老生之王帽老生,頭戴九龍冠。
團花帔:中級官吏、豪宦鄉紳使用。一般用較沉著的色彩(紫紅、古銅、深藍、秋香等色)。多繡團壽字、團鶴等象征福壽延年的吉祥圖案。
《乾坤福壽鏡》之林鶴。行當:文老生。頭戴員外巾。
女紅帔:與男紅帔配對使用,二者色彩、紋樣完全一致。女紅帔下身系繡花大折裙,也用紅色。
《望江亭》之譚記兒。行當:正工青衣。梳古裝頭。
觀音帔:觀世音菩薩專用。白色。圈銀絨繡墨竹,或平銀繡竹。觀音帔專用的竹葉紋樣,是發揮圖案的象征性,表現人物所處的自然環境——南海仙山上的竹林。
《鯉魚仙子》之觀世音菩薩。頭戴觀音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