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價校服”看程序的合理性
近日,一則“天價校服”的消息在微博上一經發出后持續發酵,幾小時內即升至熱門話題榜,討論量過千萬。該消息稱,東莞某學校發放的校服有12種,共18件,總費用高達2180件,且對購買校服的家長、學生先斬后奏,讓家長、學生們措手不及,只好紛紛表示“穿不起”、“簡直天價”。這是怎么回事?又是何原因會造成如此高價的校服呢?為此,記者特意走訪了部分學校的校服采購部,試圖找出其背后的答案。
校服經招標流程 合規卻不合理
據“天價校服”當事人——東莞外國語學校解釋稱,校服價格是由市教育局聯合多部門招標確定的,制作校服的企業也表示,單價、面料、質地、款式等都是按照東莞市統一招標要求去做的。在程序上是合規的。
(網上熱議的“天價校服”)
但合規并不代表合理。顯然,全套校服2180元的價格雖然是通過招標確定的,但整個過程有教育部門、學校、服裝企業,卻唯獨缺少了校服的使用者和購買者——學生和家長。他們不僅未能參與到校服的招標過程,就連價格都是在領到校服之后才知道的。這種的流程或程序如何能解釋得通呢?
程序早有要求 執行仍有缺漏
其實,早在2012年就有校服采購的相關指導意見。2012年,教育部即下發了《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學校實施直接涉及學生個體利益的活動,一般應由學校或者教師提出建議和選擇方案,并做出相應說明,提交家長委員會討論,由家長自主選擇、做出決定。依《綱要》意見,顯然學校采購校服也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和家長的話語權,而不是等到發了校服再“先斬后奏”。東莞校服的采購流程看似合規,卻不合理。
“也許‘優質優價’是教育部門招標采購的初衷,但他們未讓家長和學生知情即下發,多少還是欠考慮的。”一位學校老師則如此對記者評論此事。
校服的選擇,源自多方的博弈
其實,校服的選擇也并不是說大家來參與參與這樣簡單。多方平衡,有時學校也很難辦。在校服的要求上,每個角度的側重都不一樣。教育部希望它“簡潔、大方、實用”,避免學生攀比;學校希望它性價比高,采購壓力及后續問題都少一些;家庭則希望校服更實惠,甚至一套穿兩三年;學生則希望校服能漂亮些,不要松松垮垮沒個性。這些不同的要求其實都是校服采購的難題。而最合理的方式可能是建立更為清晰的民主參與過程,讓決策更穩妥,以減少后期的不滿或難以協調。被商業周刊譽為中國校服第一品牌的伊頓紀德一直采用的是“緊密圍繞家庭和學生,讓他們成為投票主體。”的方法。這種民主、陽光、透明的采購流程也受到了伊頓紀德遍布全國的1000多所客戶學校的認可和贊賞。
許多做過校服的企業也向記者反應,校服“并不好碰”,關系復雜,部分當地市場有自我保護意識,設立了準入制度、社會敏感性;若地方教育局或學校本身有指定的代工廠,說服校長更換校服還有可能牽涉政府層面。可以說這是它的市場特性,但我們還是有辦法讓好的校服走得更公正。因為直接的受益者會為好產品說話。
安徽淮南師范附小曾有值得思考與借鑒的做法。當時,學校不僅組織了織5位家長委員會成員、6位學校老師成立招標評審團,同時請40位家長觀摩校服企業參加的招標會,包括介紹品牌、展示款式報價環節。“其實家長的想法很純樸,就是選一個好點兒的產品給小孩穿。”“中國的家長不計較為小孩多花錢。家長都懂。”
而現在,學校的校服征訂程序應該不僅僅只是走請家長委員會一起評標、參觀,它還應該依據每個學校的不同需求來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這要求校服企業在第一步時能夠探索、聆聽、吸取學校的氣質來做設計;第二步會先給出校服方案;第三步則通過它完善、透明的征訂系統來讓學校、老師、家長及學生投票;第四步還有售后體系保證及時換貨、增訂等;此外校服是一種介質和載體,是學校專屬的形象禮儀系統。
“天價校服”的合規卻不合理之處,似乎可以從這中找到一些答案或者借鑒。在日本、美國的許多知名校服品牌都會直接了解師生、家長的設計需求,從而甚至讓“校服引領時尚”,而中國的校服企業顯然在這方面還需要更多學習,以提升我們的校服水平,在“天價”之外,還有禮儀、審美、環保等方面的多重要求。
天價校服,讓國人對校服的思索又更深了一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