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強制性標準出臺 或引發行業洗牌
歷時8年的醞釀,近期,《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出臺,作為國內第一部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強制性標準,《規范》第一次將安全技術要求及服裝產品附件(紐扣、拉鏈、繩索等)列入強制性要求,對兒童服裝的安全性進行了全面規范。
“國標將增加企業不小的生產成本,甚至將引起面輔料供應商新一輪漲價風潮。”不少本土童裝企業認為,《規范》對沒有品牌和技術實力弱的童裝生產廠家影響很大,標準實施后或將引起一輪童裝業的全面洗牌。
歷時8年最嚴童裝強制性標準出臺
日前,由國家紡織服裝質量監督檢驗(福建晉江)服裝分中心(以下簡稱“國家紡織服裝質檢晉江分中心”)、晉江市紡織服裝質量技術中心、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舉辦的2015年《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新標準宣貫培訓會議在晉江舉行。
“該標準從2007年立項到2015年正式發布,前后歷時8年。僅從時間來看,就可以發現該標準的重要性。”會上,福建省纖維檢驗局國家紡織服裝質檢中心(福建)高級工程師王宜滿表示,由于該標準涉及項目較多、要求較嚴格,將對相關企業、檢測機構、童裝市場造成較大影響。
{page_break}王宜滿告訴記者,近年來,歐美發達國家通過設立技術法規,如歐盟對兒童服裝繩帶規定了具體要求,美國在《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中對兒童用品鉛含量和鄰苯二甲酸酯提出要求,國際對嬰幼兒及兒童制品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每年歐美通報的召回案例中,中國出口的兒童紡織服裝占有很大比例。中國出口歐美童裝一度被推上“召回門”的風口浪尖,且童裝通報召回大有蔓延加劇之勢。
“這不僅對我國紡服類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不良影響,而且也直接影響了我國紡服類產品的國際形象。《規范》參考國外與紡織產品安全性直接相關的技術法規要求,對繩帶、機械等安全隱患的不合理設計進行規定,填補了此前的標準空白。此外,標準在化學安全方面增加了6種增塑劑,以及鉛、鎘2種重金屬的限量要求,這些要求等同歐盟標準,高于美國標準。”王宜滿介紹,鑒于繩帶可能對嬰幼兒和兒童造成窒息等潛在傷害,該標準對頭頸、肩部、臂部、腰部、臀部、腳踝等不同部位服裝繩帶的自由端、繩圈、伸出長度等提出了具體要求。此外,為防止服裝上的紐扣等小附件被嬰兒吸入鼻孔或放入口中,對嬰幼兒紡織產品,標準明確提出不宜使用尺寸小于3mm的附件,且應達到相應的抗拉強力要求。同時,標準還要求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所用附件不應存在可觸及的銳利尖端和銳利邊緣。
2年過渡期或掀起童裝業全面洗牌
“標準對非品牌企業的沖擊將會很大。”在走訪了數十家本土童裝企業后,國家紡織服裝質檢晉江分中心實驗室主任王志勇表達了對《規范》的看法。
王志勇告訴記者,在泉州的紡織服裝企業中,童裝產業的發展迅速,涌現了嗒嘀嗒、ABC、小野豹等大批知名品牌,占據了不小的國內市場份額。而由于強制性標準要求企業對工藝、技術等方面進行升級,這就要求企業在用料、技術、設計甚至生產線上都作出調整,這必然會帶來一定的行業洗牌,一批小企業可能因此退出市場。
一位不愿具名的童裝企業負責人蘇先生告訴記者,關于用料、技術等要求在過去只是停留在推薦性標準,企業可以選擇性采納。如今標準升級為國家強制性標準后,企業不得不在生產工藝上進行調整。這對小型的童裝企業而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舉動。“生產工藝的調整,意味著企業要進行重新設計、技術升級。說實話,我們目前的工藝還做不到。”
相比之下,品牌企業所擔心的則是生產成本和利潤空間的問題。福建野豹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產品開發經理陳桂海表示,早在2010年出現國內童裝被美國強制召回案例時,小野豹便主動采納歐美標準進行設計、生產。“我們當時覺得歐標的要求更為人性化,的確能夠減少安全隱患,所以當時從開發部這一環節起,我們便以歐標作為準則執行。”
“《規范》在生產工藝方面的要求,我們都可以做到。但標準對童裝的要求越高,意味著企業所需承擔的成本費用就越高。比如,標準中增加了重金屬、阻燃等項目的硬性要求,即增加了企業的檢測成本。”陳桂海告訴記者,新標準出臺后,企業需比往常多檢測至少4個項目。
陳桂海告訴記者,由于標準對產品的環保、質量等性能要求較高,這就要求企業在生產時采用更高品質的原輔材料。在市場上,高品質的原材料相較普通產品價格要貴三分之一。以常見的針織為例,普通的針織材料每公斤售價為50元,較好的針織材料則需60元以上,而供應商便會將這相應的差價加到企業身上。對于品牌企業而言,要保證產品品質符合標準要求,這方面生產成本無法避免。
無獨有偶,泉州格林服裝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富奕勤告訴記者,隨著國標出臺,在提升中國嬰童紡織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也在加快中國童裝與國際接軌。在這一背景下,從原材料供應商供應的材料,到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生產成本的增加將在所難免。
“然而,童裝行業目前花色品種多、顏色鮮艷,還有相當的手工制作部分費時費力。國標的出臺,將加劇本就競爭激烈的童裝市場局面。”陳桂海告訴記者,目前企業除了自己背負增加的生產成本,讓利給消費者,只能想方設法提高總體的銷售量,以分攤成本。
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秘書處主任林國強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市場的順利過渡,《規范》設置了兩年過渡期,過渡期為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標準要求,對2016年6月1日前生產并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產品,可以繼續銷售,檢測機構按照企業所執行的標準進行檢測;2018年6月1日起,市場上的所有相關產品要求必須符合標準。“此舉有利于企業對技術進行改造與升級,消化原有庫存。從童裝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規范》的出臺有利于童裝生產安全技術標準的提高,也有助于童裝產品出口,以更嚴格的標準應對出口市場的貿易壁壘。在更嚴格的標準下,也將逼迫企業進行產品自我升級,生產出更多更具附加值的產品,對整個童裝市場的發展大有利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