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創新創意新時代——2016第三屆“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
11月11日,第三屆“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暨頒獎典禮在南京河西新城的紫金文創園舉行。江蘇省委常委、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出席,并為評委會大獎獲獎者頒獎。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主持活動并宣布大賽優秀作品展開幕,現在跟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記者來走進這場典禮。
本屆大賽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發改委、江蘇省經信委 、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住建廳、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新聞出版局、江蘇省臺辦、江蘇省工商局,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南京藝術學院、蘇豪控股集團等14家單位部門共同主辦,江蘇文投集團牽頭承辦。
大賽共收到17000多件參賽作品,匯聚了全國29個省市區和港澳臺地區,以及美、英、法、德、澳等20多個國家參賽者的獨特創意,架構起創意江蘇新高地。經過多輪嚴格公正的篩選,共有4089件作品進入復評。最終,《書·墻》、《她或他的錦繡人生》摘得評委會大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Smart Maternity Ward》分別獲得紫金創意新銳獎和最具價值獎,《聚慧重塑:從廢棄水塔到社區智庫》等11件作品獲得金獎,《窯變》等21件作品獲得銀獎,《閱讀膠囊》等42件作品獲得銅獎,357件作品獲得優秀獎。
經濟新常態下,文化創意設計對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意義。本屆大賽以“創意創造價值,設計改變生活”為主題,分為建筑及環境、公益廣告、陶瓷藝術、現代手工藝和“未來之星”等5項賽事。
大賽注重生活化,倡導“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用創意設計美化生活;注重專業化,定向邀約專業機構和團隊參賽,引入策展人機制,增強評委會的權威性,提升專業程度;注重市場化,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推動創意設計與企業需求對接、與群眾消費對接;注重國際化,加強與海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團隊互動,境外參賽作品比例有所提升。大賽為所有參賽作品提供版權登記,123位國內外一流專家、行業領軍人物參與作品評審評選,確保評審的權威、公正。
據了解,從11月11日起,大賽優秀作品展將在紫金文創園開啟一場創意盛宴,讓全民共享大賽帶來的成果,展現“讓創意找到市場,讓企業發現商機,讓百姓親近藝術”的辦賽目的。近一萬兩千平方米的展廳,5個獨立展館,匯集本屆大賽優秀作品。為增強互動性和體驗感,一系列主題活動將在展覽期間舉行,在現場,你可以與陶藝大師、獲獎作者零距離接觸,展開對話,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免費制作陶瓷器具,展示自己的獨特創意;在涂鴉墻釋放天性……整個優秀作品展既是恬靜淡雅的藝術之旅,也是思維碰撞的文創盛宴,更是親子休閑互動的最佳去處。
大賽組委會表示,在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支持下,誕生于江蘇這片熱土上的“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不斷成長,其影響力、帶動力正輻射全國、走向國際,將為打造文創產業新高地注入強勁活力。
觀點
周勇 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總裁
周勇
“ 第三屆紫金獎,更加體現了‘貼近生活’這一設計理念,在海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內外的一些院校和機構都在關注紫金獎。本屆獲獎作品,充分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既有我們傳統中國文化的特點、內涵,又借鑒了世界流行的設計方式。我認為紫金獎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優質平臺,也將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個很好的基礎。 ”
陳國歡 紫金獎現代手工藝專項賽策展人
陳國歡
“ ‘紫金獎’越來越注重與生活的對接,這也是紫金獎的初衷。再好的設計如果無法融入生活,市場不接受,那么只能是孤芳自賞。本屆獲獎作品,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很多作品都是成套成組地來參賽,比如一個客廳的設計,一個廚房的設計,等等。 ”
在本屆大賽中,《她或他的錦繡人生》摘得評委會大獎和現代手工藝(裝飾類)金獎兩項大獎。
作品由三大篇章場景組成,以東方生活美學為文脈,以非遺手工藝的創新融合為載體,以書房、禪房、茶房的空間為實用功能,以“活化民粹工藝,時尚百變生活”為空間主題,把數十種手工藝和生活設計融于一體,將一器一物,源于心,納于形,歸于理,印證了設計者倡導的“致古意,尚雅致,融時代”的當代造物理念。為使用者開啟一扇藝術和智慧之窗,使其華麗轉身為生活的藝術家、藝術的魔術師,并在不同的情境與陳設切換中,漫享東方生活美學的恒久魅力。
《她或他的錦繡人生》設計師 馬聰
設計師馬聰先生,作為當代藝術家,對中國文化、東方審美的國際化表達有深入研究實踐和獨到的見解。
“這套設計,可以讓使用者根據不同的季節,進行不同場景的更換。在工藝方面,我們采用了20多種的傳統手工藝,告訴大家傳統手工藝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與當代生活相聯系,從而實現'活化傳承'的目的。非遺手工藝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表演、展覽展示的層面上,它必須與我們的生活產生的緊密的關系,才能夠活化。”
現代手工藝裝飾類銀獎 《姑蘇人家》 設計師 鄒英姿
該作品采用姑蘇古城粉墻的造型,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景點綴其間,一個系列的作品透出濃濃的故鄉情結。
現代手工藝裝飾類銅獎 《現代創意茶室八件套》 設計師 王金祥
該作品選料及造型突破傳統理念,材料選用加拿大白楓,整體呈淡木色。茶桌造型吸取明式家具精華,采用高束腰、內翻馬蹄加霸王棖結構。座椅突破明式南官帽造型,腿腳、扶手都采用指甲圓內外圓角。茶水臺采用榫卯結構木格柵,束腰處安等水抽屜,底格留有安放水桶的隔層。茶水櫥外形亦用榫卯木格柵,與茶水臺保持一致,茶水櫥腳、檔所采用指甲圓線條亦與茶桌椅保持一致,盡顯古老的禪意風韻。
服飾類設計金獎由蘇州工藝美院的郭子彪獲得。
服飾類金獎獲得者郭子彪
“我的設計靈感來自《海豚灣》這部電影。《海豚灣》是一部拍攝于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這部紀錄片上映的時候引起很大的轟動。因此,我的設計意圖也是為了呼吁大家保護自然,和動物和諧相處。在服裝的制作上,我采用了很多非服裝用素材,比如回形針、鑰匙扣、別針等等。”
扎染設計作品《影-我從江海來》獲得服飾類銅獎,由顧鳴、羅競杰、劉素瓊共同設計。
這個設計團隊的構成可謂強強聯合,顧鳴是江蘇華藝集團藝術顧問、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長期從事扎染創新設計應用與研究;羅競杰是東華大學服裝學院服裝設計系副主任、上海弄影時裝有限公司的設計總監;劉素瓊是金陵科技學院服裝藝術學院副教授,博士。他們通過共同的努力,為大家呈現了《影-我從江海來》這個系列的作品,展示了當代扎染藝術設計的水平。
劉素瓊老師告訴記者,本系列作品采用了具有不同材質肌理的真絲為面料,以豐富手段的藝術染整工藝加以視覺藝術改造,強調出作品的藝術性和原創性。色彩、款式及圖案造型上,崇尚現代東方美學思想,力求塑造出一種“水霧影綽綽,物外質悠然,畫意本天成,舞墨弄影間”的意境。
專家點評:
李當岐 服飾類復評評委會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服裝學概論》、《西洋服裝史》作者
設計的目的在于用,而不像藝術品僅供欣賞
“設計的目的在于用,和藝術創作是不一樣的,藝術創作可以僅供欣賞,而好的設計需要市場來檢驗。本次大賽參賽作品以學生居多,看以看到很多奇思妙想,但是我要提醒參賽選手,要考慮到設計產品怎樣才能可以落地。”
目前國內很多服裝設計大賽,過分強調創意,對選手造成誤導。
現在國內很多服裝設計大賽,過分強調了源頭,而忘了根本。創意是設計的源頭,而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現實服務的。現在很多大賽過分強調了創意idea,而忘記了設計的目的。設計的目的是要改變生活,那么你的作品一定要能落地,能為人們所用。
設計和藝術的區別就在于,設計有甲方市場的存在。因此,現在的很多大賽也誤導了很多學生,讓他們誤以為如果不那么設計就不對了。
設計誤區:想法太多,設計過了頭
現在很多作品想法太多,設計者把很多想法、元素疊加在了一起,造成了設計過頭。我們和設計大師的作品比較一下就可以發現,設計大師的作品往往只強調一個設計重點,這就是我們說的point “設計眼”。
《金陵之戀》榮獲現代手工藝(首飾類)金獎
“金陵之戀”為項鏈、耳環、戒指三件套,整套珠寶鑲嵌了26粒藍寶石,總重100.96克拉,此外還鑲嵌了總重25.29克拉的鉆石共計4991粒。
《金陵之戀》設計師方韋現場講解設計意圖
方韋先生是寶慶銀樓首席設計師,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銀細工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表示,《金陵之戀》的設計靈感來自去年秋天,“美齡宮”那幅刷爆朋友圈的照片。取“金陵之戀”這個名字,意在贊美這座城市正在發生或者將要發生,抑或已經逝去的愛情。
仿“點翠”飾品獲得優秀獎 趙樹憲
趙樹憲先生是南京絨花非遺傳承人,他制作的絨花深受大家的喜愛,這一次,他把南京絨花做成了“點翠頭面”。為了讓絨花呈現出翠鳥羽毛的光澤度,趙樹憲老師與徒弟需要經過近十道工序手工打造這些仿點翠飾品。
“現在市場上很流行“仿點翠”的設計,有人用鴿子毛、綢布來仿。然后我就考慮用絨花來仿點翠,大概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攻克了一些工藝上的難點,做出了這套絨花“仿點翠”的首飾。”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