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走進源遠流長的布依紡織文化
布依族是勤勞的民族,勤耕織、善治田,男耕女織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一直延續了幾千年,手工家庭紡織生產歷史悠久,如今,在我州布依族聚居區依然梭聲不斷。布依族紡織文化是布依族先民在其長期生產勞動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物質文化現象,它包涵了種、紡、織、染、繡、縫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布依土布、蠟染、織錦、刺繡、紡織歌曲和舞蹈等系列紡織文化事項,是布依族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之一。
在我州,望謨縣有著“中國傳統紡織文化之鄉”的稱號,尤其是望謨縣復興鎮祥樂村,村中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這些土布遠銷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祥樂村的布依紡織文化源遠流長,村民們一直篤信“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的家訓,所以如今在村中家家戶戶都紡花織布,一百多輛紡織機,夜夜梭聲不斷。在祥樂村,紡織一直成為當地人的重要經濟來源,當地的布依族女性一般從十多歲起就開始跟著大人學習紡織,所以村中上到八十多歲的老婦人,下到十多歲的小姑娘都會紡花織布。祥樂村布依族土布花樣繁多,有谷粒紋、桂花紋、梅花紋、花瓣紋、桐花紋、甘蔗紋等,而用土布加工的各種用品也非常豐富,如土布襯衣、土布民族服飾、土布床上用品、土布工藝品等,在市場上很暢銷。
布依族是一個喜歡唱歌的民族,在生產和勞動過程中,布依族會將自己在勞動中的喜怒哀樂、對生活的態度等通過山歌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些在勞動中創作的歌曲往往能反映布依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布依族有一首古歌叫《造棉造布歌》,歌中從遠古時候的“人人掛樹葉,各個裹樹皮”唱到人們采集中發現,“山上有種藥花,葉子真大張,葉片圓又滑,真像大巴掌,拿花慢慢捻,絲絲細又長,結實不易斷,好比蜘蛛網”,然后又唱到“大家快去揀,揀來野花花,姑娘就捻線,線子挽成團,就把布來編。”由此可以看出千百年來布依族人民在口耳傳唱過程中,布依族家庭紡織生產的圖景和歷史被呈現,布依族婦女的勤勞和智慧也從中得以彰顯。
布依族同時也是一個喜歡舞蹈的民族,布依族的《紡織舞》是布依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一種民間舞蹈。布依族婦女具有傳統的織布技能,她們善于在結構簡單的紡織機上編織出各種花紋和色彩斑斕的土布和織錦來。《紡織舞》以輕巧的舞蹈動作,真實地描繪布依族姑娘從開荒、播種、采棉、抽紗、紡線到織成布匹的生產勞動過程,表現出她們終年辛勤勞動的形象。精彩至極的《紡織舞》,有機地把布依族紡織過程與布依舞蹈文化結合起來,讓人在娛樂中感受到布依族群眾的智慧和文化。
布依族紡織的土布,質地柔軟,手感極佳,透氣性好,無靜電,持久耐用。紡織土布的器具和設施主要有脫子車、彈棉器、趕棉桿、紡車、挽線器、布線器、布線支架、分線器、小竹桐、織布機、大活輪、小活輪、梭子、竹塊等。布依族土布的紡織工藝極為復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要經過趕花、軋棉、彈棉、抽線、紡線等工序,全部采用純手工工藝。而紡織的圖案可以從幾十種到上百種,堪稱巧奪天工,每道工序、每件產品都包含著繁復的勞動,更讓人嘆為觀止。我州冊亨縣者樓鎮紅旗村,布依族婦女們總是忙碌在織布機上紡織土布。冊亨布依土布是采用優質棉花,運用原始的紡車和木質腳踏織布機,純手工精做而成,其工藝流程是:
——趕花:彈棉花加工成條狀。
——軋棉:把成熟的棉花籽進行脫籽分離;
——彈棉:用彈棉機(布依語為“崗歪”)把棉花撕開扯松,保證紗質量,并使之出去雜質,使棉花還富有韌性,達到均勻效果為宜。
——搓棉:用高粱桿把彈好的棉花附在桿上制作無數棵棉花條(即為趕花)。
——抽線:用紡紗機將棉條抽成線紗。
——紡線:將紗線上白芨漿,經過煮線、曬紗兩道工序。
——染線:即染紗,將紡出的紗線染成織布所需的各種色彩的紗線。
——漿線:用粘口苕上漿,使紗線牢固、光滑。
——經布:繞線果,布線,定格,梳理,繞輪,布經線。
——織布:梭子放置緯線,用擺子撞實。
冊亨布依土布綠色環保無污染,其紡織出來的白土布、青蘭土布、大小花格土布等,透氣吸汗、舒適大方、手感厚實、長期使用,可以改善人體的微循環、調節神經、舒通經絡、促進睡眠。目前,冊亨的土布及土布制作的生活用品及工藝品正遠銷到省內外各地,土布加工已是冊亨縣的特色產業和群眾致富門路之一。
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資訊報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