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溫州的鉛山“鞋佬”
初冬的一天,記者來到溫州市新橋街道新時代鞋底裝飾廠,只見老板吳先福正忙著把十幾大箱的鞋底裝上車準備送貨。接單、生產、送貨,這樣的工作程序吳先福每天都有。 上世紀90年代初,鉛山許多農民開始走出大山到溫州打工,他們親幫親,鄰幫鄰,有相當一部分聚集到了制鞋企業,從事鞋相關產業的加工,學到了技術,也積累了一些辦廠和銷售的經驗。2000年前后,部分鉛山人看到了鞋業加工的利潤,開始嘗試投資租廠房辦加工廠。陳世友是在溫州較早辦廠創業的鉛山農民之一,2003年,他與兩個同伴合伙辦廠,投資10萬元上了一條鞋底裝飾生產線,第一年獲純利8萬多元,第二年就賺了25萬元。2005年企業生產線增加到了3條,實力厚了,年底3人分開單干,一家廠嬗變成3家。2006年,3家企業已發展至9條生產線,其中陳世友的企業擁有4條,去年賺了30萬元。 在陳世友看來,“鉛山鞋廠”家家都能很快立足并且盈利,得利于鉛山人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像溫州人一樣,鉛山“鞋佬”創業起步時不搞單打獨斗,一般是兩三個老鄉一人出幾萬元合伙建廠,然后一起跑訂單,管生產,共同把企業做大。等業務量穩定、收入增加后,再各自謀劃新的發展。正是通過這樣的“細胞裂變”方式,短短幾年,鉛山人在溫州創辦的鞋底加工企業發展到80多家,其中鞋底上線流程數量占了整個溫州鞋業流程總量的80%,鞋底包邊裝飾占了總業務量的約70%。鉛山人創辦的企業年加工鞋底高達7000萬雙,銷售收入過億元。如今,在溫州鞋行業的鉛山人由當初的10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5000多人。 隨著市場的發展,由于斗底、上線等工藝簡單,技術含量相對較低,近兩年,鉛山“鞋佬”們越來越感覺到了競爭的壓力,他們開始謀劃轉行,由鞋底裝飾逐步轉向鞋底生產。吳先福去年追加100多萬元,辦起了一家鞋底生產廠。而另一個鉛山人王龍珊在2005年即與3個同鄉共同投資50萬元辦起了99鞋材廠,當年實現產值260萬元。“生產型企業肯定更有前途。”即使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和壓力,王龍珊仍然認為自己的選擇沒錯。據了解,目前,鉛山人在溫州創辦的80余家鞋底加工企業中,已經有10多家企業轉向了鞋底生產,市場空間不斷擴大。他們在中國鞋業之都和溫州人同臺演唱創業發展大戲,盡顯贛人風采。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