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不創新不轉型 加工貿易業沒有未來
2008年,全球經濟環境嚴峻。我國經濟在艱難中仍保持了平穩向好的態勢。但受美國次貸危機、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量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出口加工企業停產、倒閉等現象。與此同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許多城市,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的強力突起,依靠自有知識產權,企業有效化解成本增加等因素,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對比之中,著眼長遠,我們可以發現產業結構調整的緊迫性和必然性,明晰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毋庸置疑,威海經濟和國內許多地區一樣也遭遇著“大考”。如何以科學的發展觀贏得“大考”的最后勝利、推動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7月9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三區”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打造“三區”,進一步提高我市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是在理性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大局、結合威海實際提出的高瞻遠矚之舉,必將對威海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意義。 為加強全市上下對加快“三區”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在更廣泛的層面加大“三區”建設的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本報特推出“著力打造‘三區’ 創新勇克時艱”系列報道。該報道分為“外地經濟現象警示錄”“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啟示錄”“我市‘三區’建設成功實踐實錄”三部分。今天推出外地經濟現象警示錄之一——《加工貿易的困局》。 來自省政府的消息是,上半年,我省整體出口增幅放緩,上半年貿易順差為104.6億元。而記者從市統計局新聞發布會上也得到信息:盡管我市上半年出口額為35.96億美元,同比增長15.6%,但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處境艱難。 事實上,當前在長三角、珠三角,因美國次貸危機、國際貿易壁壘不斷升級、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對外加工貿易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局。 外需放緩,加工貿易企業訂單減少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底,美國零售商就做出減少采購的計劃,這個信息迅速在其全球供應鏈上傳遞。首先是他們駐中國的采購辦公室,還有直接為其服務的美國大進口商;然后,中國內地的貿易公司以及自己做出口的工廠發覺今年訂單少了,最后感到寒意的是那些純粹做加工的工廠。 廣東東莞厚街鎮的鞋廠老板們也許至今還未弄明白“美國次貸危機”這個名詞的含義,但截至5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次貸危機已經使他們出口到美國的鞋子減少了一半。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影響了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進而損害到美國經濟增長。 在次貸危機的陰影下,一向花錢大手大腳的美國人開始注意節儉,購買力下降,零售業陷入低迷。 次貸危機使外需放緩的同時,也使美國企業破產數量增多以及一些進口商資金鏈出現問題。據美國一研究機構近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4月份,美國企業申請破產保護的案例達到5173件,較去年同期猛增49%。該機構還預測,今年全年美國企業和個人破產案例總數將達到約110萬件,遠遠超出2007年的82.7萬件和2006年的59萬件。 作為中國產品最大的進口國之一,美國零售業的低迷狀態直接影響到中國出口企業。 訂單減少,這是出口加工企業最直接的感受。“1至2月份,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處于半停產狀態。”一家江西的服裝企業老板反映,他的工廠有80%至90%的訂單來自美國市場,今年訂單出奇的少。而他不知道的是,美國零售商的倉庫里還積壓著大量服裝沒有賣出去。 在廣東東莞,與美國房地產業相關度較高的家具、燈飾工廠首先受到沖擊,其次是傳統出口量很大的鞋子、服裝等,并進一步波及其他消費類產品。而圣誕玩具、禮品等商品,早在2007年美國圣誕銷售季就已經出現疲軟。 2008年元旦過后,全球最大的人造圣誕樹企業寶途有限公司在深圳的工廠——寶吉工藝品(深圳)有限公司轟然倒下,而它曾經擁有全球近80%的市場份額。寶吉的一位員工透露,“我們出口的貨柜數量越來越少,2007年大約只有5000個貨柜,而最高峰時工廠一年可以出口約9000個貨柜。” 在安徽,截至7月中旬,服裝、家紡、旅游用品等企業在手訂單不到往年的一半,罐頭食品、脫水蔬菜等訂單也減少1/3,佳通輪胎、美菱冰箱的美國訂單都下降30%以上。 美國企業的“破產潮”也已波及到中國出口企業。 今年春天,美國一家占據近一半市場份額的便攜式發電機生產商向當地破產法庭提出破產申請,直接導致中國出口企業1055萬美元的出口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美國頗具規模的一家箱包企業破產,也殃及浙江的5家企業……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一些企業就反映貨款出現被拖延支付現象。而從今年年初開始,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 來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的一組統計數字也提供了有力的佐證:1至5月份,他們受理報損案件169起,涉案金額3034萬美元,理賠89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25.6%。其中,涉美報損案件41筆,金額1128萬美元,而去年同期有 19筆、441萬美元。 專家提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認為,次貸危機使美國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緊縮,股市下跌、美元貶值、消費支出減少、經濟增長速度回落、進口需求減少。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企業的影響,一是企業出口收不回錢,這是對出口企業最直接的打擊,但更大的影響是,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它的經濟衰退、進口需求減緩,對中國出口產生了巨大影響。 次貸危機導致美元貶值,以美元標價的初級產品價格進一步上漲。這對中國這樣靠大量進口初級產品的國家來說,代價極高,每年要為此多花六七百億美元。另一方面,出口企業面臨巨大的匯率風險。中國這種靠大進、加工以后大出的模式,受國際市場外部環境形勢影響最為直接。 成本上升,利潤減少,企業沒有定價權 廣東新新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暢芬最近拒絕了一筆來自美國沃爾瑪的大訂單,150萬件,價值7500萬元人民幣。新新日用是全球最大的燙衣板生產商,公司99%以上的產品均用于出口。 “150萬件是什么概念?全球同類廠家除了我們外,目前沒有一家年產量可以超過200萬件,這一單活夠他們每家吃一年。”溫暢芬對超級采購商說不,他所憂慮的就是原料成本漲得太快。 單是鋼材一項,溫暢芬每月就要多支出超過200萬元。除鋼材外,塑料、木材、包裝紙、人工等成本也都在漲,新新日用目前的生產成本較去年底上漲了約38%。“2007年初賣45元還有錢賺,現在成本價都要55元以上。沃爾瑪的價格是去年底報的,每件 50元,當時確實還能做。可現在,原料一月一新高,你說這活我們敢接嗎?”面對飆升的原材料價格,溫暢芬一臉愁容。 愁云密布的不只新新日用一家。5月份,吳江市漢通絲綢噴織廠總經理錢阿玲也拒絕了一個來自美國的大單。“訂單要一年一訂,那我沒辦法訂,美金匯率已經是7.3、7.1,可能要到6.5,到時候我不是得虧本嗎?” 而1個月前,惠州玉興五金木器制品廠負責人張玉才經過再三考慮,終于還是接下了一份賠本的訂單。 張玉才為當地幾家家具出口企業提供配件。他說,從2007年6月到現在,三合板每立方米漲了400 元,幾乎所有訂單,現在接了都賠本。以型號為10393的板子為例,成本為每立方米2020元,再加上6%的稅、搬運費、運輸費,成本就是2159元。而賣給客戶是每立方米2037.4元,每立方米虧121元。但“廠房機電設備全部都是一次性投資的,如果關掉工廠,這些只能報廢。” 奮達工藝有限公司是浙江仙居一家大型木制工藝品外銷企業。“一年以來,企業成本增加30%以上。我們的產品提了幾次價,但客商接受幅度有限,現在還有很多單子是虧本的。”奮達公司總經理方偉義說。 每年7月份,珠三角不少鞋企都會去參加美國鞋展會,并接受訂單。“我們今年的報價會高一些,需要考慮到成本上漲和匯率的因素。”東莞一家鞋企的主管說,這是珠三角企業共同的希望。 但希望總是不太容易實現,提價面臨著失去客戶的危險。早在今年年初,東莞鳳崗鎮聯泰控股有限公司就因客戶不同意漲價而不得不放棄部分客戶資源。“美歐等海外采購商并不接受成本上漲以后的新報價。”東莞當地業內人士稱。 此種困境,無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的加工企業,都非常無奈地認識到:作為加工企業,他們的產品缺乏壟斷力和核心競爭力,沒有議價權。多數外商并不接受加工企業的提價要求,企業只能減少自己的利潤空間。 成本上升 首先來自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以鋼材為例,2007年,全國30個主要城市、五大品種的鋼材平均價格為每噸4316元,今年1月,這一價格就上漲到每噸4966元,5月末,價格迅速攀升到每噸6207元,比去年同期上漲近5成。7月上半月,國內鋼材平均價格已經達到每噸6284元。 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溫州瑞安市企業家協會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估計,新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后,瑞安企業每年要多支付每位員工4800元的工資。如果再算上加班費用的增加,企業每年至少要多支付每位員工1728元。 成本上升還來自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升帶來的風險。由于外商通常以美元下單,而中國企業無論是支付工人工資還是材料采購方面均用人民幣支付。由此,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不斷下滑,直接削減了出口產品的利潤。 專家提示 中央電視臺《中國財經報道》制片人姜詩明表示,中國多數出口加工企業在產品銷售鏈條上根本沒有利潤,有出口退稅政策時,就以退稅作為利潤。沒有退稅政策時,利潤就很薄。如果企業能夠及早地發明新技術、新專利,開發新產品、打造品牌,而不是盯著出口退稅這種所謂的優惠,情況可能相對來說要好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