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升級能否依靠綠色工業設計?
“中國制造”要想成功化身為“中國創造”,工業設計這一軟實力已成為重中之重。
這不僅在業內已達成共識,就連山東省副省長王軍民近日在山東省產學研推動工業設計工作座談會上也指出,工業設計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內容,一個好的設計創意會帶來技術創新根本性的飛躍,在工業核心技術受到國外制約和壟斷的情況下,工業設計以其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優勢,應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重要突破口。
工業設計大潮襲來
在5月25日召開的山東省產學研推動工業設計工作座談會上,王軍民進一步透露:今后3年,山東要通過實施工業設計創新“三個一工程”,建立集創新成果、設計中心和產業聚集于一體的工業設計創新體系,推進工業設計創新工作。
同樣在近日,依據遼寧省領導的指示,鐵西產業新城啟動了建設中國(沈陽)機電裝備科貿城的規劃,工業設計也被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還是在近期,一個與CFO、CEO平行的職位——CDO(ChiefDesignOfficer)首席設計官的出現和升溫,被業內看作是正在影響和改變中國企業的經營戰略。
其實,工業設計早就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中國公司的命運。比如家電行業的海爾集團,其產品就獲得過被譽為“工業設計的奧斯卡”的德國紅點設計獎,而與海爾同城的青島海信,其產品被中國紅星獎博物館永久收藏和展示,也足以說明公司工業設計達到的水平。
相比這些自主創新能力走在前例的公司,更多的企業甚至不能清楚地解釋何為工業設計?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制造身處尷尬的原因之一。正如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奔馳汽車公司的設計總監哈羅德所說:與其說中國制造遭遇挑戰,不如說是中國產品設計遭遇瓶頸。
事實確實如此。在追求個性、環保、健康的理性消費時代,通過工業設計將民族文化在正常的工業制品里賦予靈魂,終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有強大的競爭力,這股無法復制的競爭力是公司軟實力有力的體現。這種軟實力的提升,成就的可能不只是一個企業,更可能會是一個民族的行業。
當前,在大批制造業移師東南亞等地的情形下,中國制造的轉型已不可避免,這絕非口頭上的吆喝,需要企業家們從根本上轉變思想,下足力氣與資本,引領、促成中國的工業革命升級。已先行的青島亨達集團用了幾年的時間為亨達鞋賦予工業設計思念,如今看來,這場工業革命絕非短時期即能完成,從如今的全球制造業、尤其是鞋業制造布局來看,歐美強勢品牌與新形成的如東南亞等“制造加工廠”對中國制造形成了夾擊之勢,這場革命顯得急促、迫切,不留半點拖延時間。
在這危機四伏的中國制造轉型之機,工業設計能否抓住這一歷史命門,助推中國制造華麗轉型?這已不容質疑,而中國制造業的工業設計走過了一條什么路?現在處在一種什么樣的水平?這些弄清楚,或許是企業工業設計定位飛展的關鍵。
這不是某個人的任務,也不是某個品牌的責任,它是中國的整個工業設計大軍、整個中國制造領航者:企業家們必須共同思索的問題。
“中國特色”的工業設計
分別在1929年和1997年發生的二次危機中,西方國家都是通過工業設計創新來將危機消除的。而一直都被作為中國制造前進路上的標桿的日本和韓國,同樣是通過工業設計創新實現華麗轉型。
小小的韓國就足以讓人震憾。通過工業設計,那么小的國家創造了占中國三分之一的GDP,而中國消耗那么多的能量,創造的GDP占世界的比例只有5%。這就是工業設計的魅力所在。
反觀中國的工業設計,在邁著蹣跚的步子走過了20多個春秋、經過數十年的磨礪后,雖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成效卻是難盡人意的。
其實,中國的工業設計也有“出類撥萃”的地方,那就是“模擬”和“再創造”能力。前幾年的手機,中國人兇猛地山寨了一把,以至于外界把“中國制造”和“山寨”在很長時間劃上等號。對于鞋產品,自然逃不出被山寨的命運,這些年來,很多的中國自主生產的鞋流露出歐美設計的痕跡或日本設計的風格,而由此引發諸多不利因素曾一度把中國鞋業推到了風口浪尖。
缺乏創意、創新意識不強,簡單的復制、黏貼、照搬,從而在設計上表現出蒼白,使中國的鞋、甚至各類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顯得軟弱無力。
是中國的工業設計師群體與國際存在差距?但他們也有為自已開脫的理由:許多的工業產品,并不是真正按自己的創意來設計的,許多原創設計被企業家扼殺在藍圖中。改革大潮中,企業追求的是生存,企業家追求的是短期利潤,“抄襲、模仿”便成為企業獲取利潤最快捷的手段,如此,企業家一味指使設計師去“抄襲、模仿”,便在情理之中,而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將是葬送一些有才華的設計師,使中國制造的產品缺少自已的文化內涵。
作為時尚產業的鞋業,這種文化內涵的缺失,對于一家企業的發展,更將是不堪重負的致命一擊。26年前靠860元起家的亨達集團董事長王吉萬以長遠的眼光,對此有著深層次的看法:“在從傳統制造業向品牌型企業轉型的過程中,中國鞋業企業的創新不但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轉變,更多的肩負著整個民族服飾品位、文化品位提升的重任。”
王吉萬領導下的亨達,難道有獨道的過人之處?在工業設計上,民營企業青島亨達集團制定了先知先行的工業設計戰略,更有力說明了這一點,對工業設計的正確認知、定位是前提,能夠舍得花費大量資金投入進行研發是保障。而中國文化元素賦予產品上形成的民族內涵,在產品上得到最終體現。
這不得不讓人更加關注亨達現象,并試圖探索軟實力之爭下的中國鞋業如何賦予工業設計以新的內涵,進而讓中國品牌增加含金量。
亨達的綠色工業設計脈搏
在不久前的青島國際時裝周上,亨達集團以一頭仿真牛對外展示公司實力,大放異彩。這頭仿真牛展示的“皮革無縫粘接技術”等背后,是一條亨達集團持之以恒的工業設計之路。
作為資源需求型產業皮革行業的一員,亨達集團以綠色設計為核心,以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減少碳排放、降低污染,亨達集團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自主創新,以完成對產品“亨達理念”、“亨達文化”的賦予和滲透。“皮革無縫粘接技術”、“防水透氣制鞋技術”等行業內領先的設計、研發等技術均在此背景下產生。
而“三位一體”的創意設計模式、“數字化制鞋技術”實現的產品個性化定制、企業多品牌發展戰略、整合國內外資源搭建開放式創新平臺等,均有力體現了亨達集團工業設計中的創新元素。在王吉萬看來,以信息化平臺打造的產業鏈,不但縮短了產品研發時間,實現了營銷模式的快速高效運轉,而且引領了鞋服行業新的消費革命。
大量開創性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亨達在突破產品設計、研發瓶頸上的創新,而大量的資金支持,讓亨達的工業設計探尋之路有所保障。2006年3月,亨達集團將政府獎勵企業的“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的300萬獎金全部用在企業學習型組織的打造上、用于整個集團公司后備人才力量的培養和創新的獎勵上。
找準定位、持之以恒、資金支撐、不斷創新。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亨達走過的研發、設計之路不僅讓人回味無窮、進入反思,而且也讓更多的后來者垂涎三尺。
顯然,一個以設計為主導的新制造時代已經到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知識社會的到來、創新形態的嬗變,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參與的創新設計日益受到關注,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工業設計的創新2.0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設計不再是專業設計師的專利,用戶參與、以用戶為中心也成為了設計的關鍵詞,FabLab、LivingLab等國際上的創新設計模式的探索也體現了未來設計的創新2.0趨勢。“亨達鞋業的設計2.0時代早已開啟,亨達慧谷的建設則是這一戰略的體現之一。”王吉萬介紹,以亨達國際數碼工業園為載體,以鞋業為基礎,以創意產業和軟件產業為核心,以服務經濟為導向,創新和集成國際前沿資訊、研發科技、運營模式、人力資本、知識經濟、資本運營、信息管理的應用模式,從而引領中國乃至世界鞋業發展、創造和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現代化“硅谷”型的“慧谷”已成型,屆時囊括科技研發中心、創意設計中心、虛擬經營研究中心、軟件開發中心、資本運營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六大中心和亨達國際數碼科技工業園一大產業中試基地將進一步提升亨達的軟實力和卓越制造內涵。
在反思中國制造遭受何種困境、如何突破瓶頸的同時,王吉萬執掌的亨達集團讓我們感到了些許安慰,用看世界的眼光定位企業發展戰略的王吉萬,已經為中國的制鞋企業家們樹立了榜樣,軟硬實力并驅的亨達集團能否再為中國的民營鞋企探出一條民族特色發展之路,從而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
答案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