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加薪潮將引鞋企轉型加速2
事實上,嚴格比照兩地的綜合成本,很難說哪里更具優勢。
張說,一雙鞋的綜合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材料成本各個地區采購價格基本相當,勞動力的價格和效率、綜合的管理運營成本就成了各個區域的競爭點所在。
東南亞地區的勞動力價格普遍低于珠三角,廣東雇傭一個普通工人的月成本一般在1600元左右(涵蓋社保、公積金等各項成本),而印尼等地雇傭成本還不及1000元。不過廣東的工廠在效率和高端產品制造上仍然占有優勢。
“采購商還不放心把工藝復雜的產品放到內陸或東南亞生產。”張說,廠的遷徙路線取決于這些地區工廠對復雜工藝的掌握程度以及各地勞工成本的下一步變化。不過,看得到的是,耐克等公司每年的年度采購計劃中,在中國的采購份額已經在逐年縮減。
內銷嘗試
番禺珠寶制造商們成立的內銷聯盟幾乎已經宣告瓦解。
早在2005年,番禺區政府就在試圖推進區域內的珠寶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內銷。作為全球最大的珠寶加工基地,研發、銷售“兩頭”在外的貿易模式,使得當地政府很難享受到這一產業盛名下的實際好處。
“名氣很大,卻不見多少稅收”,當地人大代表數次在區人大會議上建議推動企業轉型內銷。
2008年末金融危機爆發導致了外需銳減,內銷試點的想法終于得到企業的響應。
番禺珠寶商會秘書長劉強說,30多家獲得內銷資格的企業發起成立了番禺珠寶內銷聯盟,輾轉到東北、華東等地尋找國內采購商。然而,與國內對接的這一輪嘗試,讓番禺生產商們大失所望。
劉強總結,歐美采購商習慣下大單,一款產品訂單數幾乎都是以萬數計,比如一款戒指,一般一次下單二三萬件,一個月左右又會二度追加訂單。而國內采購商一個款式大部分只愿意訂10件20件觀察市場反應,甚至出現過二三件的超小額訂單。
而且,國內采購商大部分不提供設計圖,番禺的工廠主們若要接內銷訂單,就意味著要成立一套全新的針對中國市場的設計團隊。劉強說,不愉快的事情時有發生,有工廠自己設計了產品,接了小額訂單,國內采購商們卻拿著成品作為樣品尋找更便宜的代工廠依樣加工。
幾番嘗試后,番禺還在繼續嘗試內銷市場的供應商已經屈指可數。2009年番禺完成了14億美金的珠寶出口額,而內銷的額度僅為1億人民幣左右。
啟動時的受挫,很難說番禺對內銷的試水就已經結束。劉強說,仍有少數代工廠在醞釀直設零售端,直接面對終端市場。“可以預見,創建品牌和拓展渠道還需要相當長一個過程。”
南海的新怡內衣是代工廠轉型內銷的另一個可供參考的樣本,穩步的內銷拓展計劃使其歷時6年的轉型已收到明顯成效。
這家依靠歐洲訂單發展了二十年的出口商,在2005年啟動了內銷計劃。2005年至2010年,這家公司的內銷比例從最初的5%,逐年調高到10%、15%、20%、40%到今年的55%,預計今年的內銷額度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