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行業面臨產業升級 專家指明行業發展方向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名譽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懷良認為,棉紡行業由于成本的上漲,下游需求的支撐,預計棉紗后市將繼續保持上漲態勢。
2008年,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我國棉紡行業產能又出現相對過剩。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減量升級,成為棉紡織行業的必然選擇。據統計,目前全國環錠細紗機已經達到1.1億錠,僅2001~2008年的8年間就增長了5200多萬錠,超過此前幾十年的總和。這種粗放的發展模式引發了原料供應不足、能源消耗過大等諸多問題。
2009年統計數據為:棉紡錠1.1億錠,含緊密紡443萬錠;轉杯紡219.35萬頭;噴氣渦流紡5.9萬頭。棉織機120.83萬臺,含無梭織機51萬~52萬臺,內含進口17萬臺。
目前,部分棉紡優勢企業之所以利潤率較高,正是因為這些企業多年來重視技術改造和研發創新,產品結構合理、裝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名譽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懷良認為,棉紡行業由于成本的上漲,下游需求的支撐,預計棉紗后市將繼續保持上漲態勢。
2008年,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我國棉紡行業產能又出現相對過剩。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減量升級,成為棉紡織行業的必然選擇。據統計,目前全國環錠細紗機已經達到1.1億錠,僅2001~2008年的8年間就增長了5200多萬錠,超過此前幾十年的總和。這種粗放的發展模式引發了原料供應不足、能源消耗過大等諸多問題。
2009年統計數據為:棉紡錠1.1億錠,含緊密紡443萬錠;轉杯紡219.35萬頭;噴氣渦流紡5.9萬頭。棉織機120.83萬臺,含無梭織機51萬~52萬臺,內含進口17萬臺。
目前,部分棉紡優勢企業之所以利潤率較高,正是因為這些企業多年來重視技術改造和研發創新,產品結構合理、裝備水平較高、勞動生產率較高。而效益不好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大多仍在使用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棉紡設備。因此,通過技術改造淘汰落后是實現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內容。
近期棉紡織行業技術改造和淘汰的重點:在淘汰所有“1”字頭和“A”字頭棉紡織設備的同時,要通過更新改造,推廣應用新型、高效、節能的棉紡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支持采用緊密紡紗機及緊密紡長車、集體落紗細紗機長車(1008錠以上)、粗細絡聯合機;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及噴氣、渦流紡紗機;增加無梭織機,自動絡筒機、清梳聯合機、高效精梳機生產“三無一精”產品的技術改造。
2000~2008年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的主要技術裝備的比重,以及“三無一精”產品比例都呈現明顯的增長態勢。例如,在設備方面,清梳聯合機的比重從29.1%提高到42%,自動絡筒機從32.06%提高到53%,無梭織機從9.29%提高到42%;在產品方面,精梳紗、無結頭紗、無梭布的比例分別達到27.1%、64.13%、65.24%。但這些數據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比還有很大差距。例如,2008年國際清梳聯機、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的占有率分別是60%、95%、80%~100%,遠遠高出國內的42%、53%、42%的占有率。先進紡織裝備和高效的管理,使得歐洲國家棉紡萬錠用工在30人以下,而我國平均在150人左右。因此,棉紡織行業迫切需要通過調整優化結構,實現產業升級。
棉紡企業新產品研發方向為:利用新型及多種纖維生產高品質紗線及交織織物;符合生態、資源綜合利用與環保要求,生產特種天然纖維紗、線、交織織物;采用清梳聯合機、緊密紡紗機、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及噴氣紡紗機、高效精梳機、集體落紗細紗機長車、粗細絡聯合機等先進設備;生產“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精梳)產品;高檔色紡紗線、色織及長紗織物生產;采用精細化、儀器化檢測,提高企業電子配棉能力。
備水平較高、勞動生產率較高。而效益不好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大多仍在使用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棉紡設備。因此,通過技術改造淘汰落后是實現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內容。
近期棉紡織行業技術改造和淘汰的重點:在淘汰所有“1”字頭和“A”字頭棉紡織設備的同時,要通過更新改造,推廣應用新型、高效、節能的棉紡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支持采用緊密紡紗機及緊密紡長車、集體落紗細紗機長車(1008錠以上)、粗細絡聯合機;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及噴氣、渦流紡紗機;增加無梭織機,自動絡筒機、清梳聯合機、高效精梳機生產“三無一精”產品的技術改造。
2000~2008年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的主要技術裝備的比重,以及“三無一精”產品比例都呈現明顯的增長態勢。例如,在設備方面,清梳聯合機的比重從29.1%提高到42%,自動絡筒機從32.06%提高到53%,無梭織機從9.29%提高到42%;在產品方面,精梳紗、無結頭紗、無梭布的比例分別達到27.1%、64.13%、65.24%。但這些數據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比還有很大差距。例如,2008年國際清梳聯機、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的占有率分別是60%、95%、80%~100%,遠遠高出國內的42%、53%、42%的占有率。先進紡織裝備和高效的管理,使得歐洲國家棉紡萬錠用工在30人以下,而我國平均在150人左右。因此,棉紡織行業迫切需要通過調整優化結構,實現產業升級。
棉紡企業新產品研發方向為:利用新型及多種纖維生產高品質紗線及交織織物;符合生態、資源綜合利用與環保要求,生產特種天然纖維紗、線、交織織物;采用清梳聯合機、緊密紡紗機、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及噴氣紡紗機、高效精梳機、集體落紗細紗機長車、粗細絡聯合機等先進設備;生產“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精梳)產品;高檔色紡紗線、色織及長紗織物生產;采用精細化、儀器化檢測,提高企業電子配棉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