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服飾渠道的奶酪?(1)
品牌商和代理商、加盟商,這本是一對系出同門的“孿生兄弟”,他們原本應該在共同的“母體”內一起孕育成長,享有一樣的陽光雨露,協同發展。然而,這一切目前正遭受著一些尷尬,雙方的關系日趨微妙:二者之間存在的利益博弈的現實,讓彼此之間想說“愛你”,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有的服裝品牌商一邊犧牲著代理商、加盟商的利益,一邊又不斷補充“敢死隊”,企圖通過大量的招商來維系他們的市場網絡,這個現象很普遍同時也很危險。如果品牌商把風險大量地加之于代理商、加盟商身上,那么雙方之間的利益聯盟最終會解體。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還有另外一種現象正在服裝業內催生,一些品牌紛紛投資或是將現有的代理、加盟渠道收歸自有,以提高對品牌渠道的掌握能力,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直營渠道成為服裝品牌發展的必需?直營、代理和加盟能否寄生于一個品牌內較好地共存共榮?品牌商和代理商、加盟商之間的微妙關系是否不可調和?類似的問題是服裝業內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的,也正是本次報道試圖所努力探尋的。
渠道之困
直營是品牌發展的必然?
業內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渠道為王,得渠道者得天下”。基于此,很多服裝品牌在建立初期,為了迅速擴張市場,獲取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紛紛選擇了在這方面具有極大優勢的代理或加盟渠道。
但是隨著品牌的發展,品牌商逐漸感到他們對于曾經是“親密戰友”的代理商、加盟商的掌控日漸式微,后者對于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多,在給了代理商返點后其品牌的利潤越來越薄。因此,一些服裝品牌開始考慮逐漸回收代理權,自建渠道,以增強其對銷售終端的控制力,擴大利潤的上漲空間。
此種情況下,許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既然品牌在發展過程中,當初代理、加盟渠道的選擇有可能成為桎梏,那為什么不在一開始就選擇直營?一開始就選擇了直營的品牌是基于怎樣的考慮呢?直營會是品牌的最終歸宿嗎?
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健民對此認為,中國服裝品牌真正發展起來也就是近十年的時間,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大家對于品牌的概念很樸素,對于如何通過市場渠道來做品牌都是在摸索中。所以,在發展初期,企業由于缺乏品牌的整體運作經驗,利用社會資源選擇代理、加盟的形式來做品牌,是一種自然選擇。但是,當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有能力直營的時候,一般就會順著直營的方向,盡可能用合適的“手段”表達自己的品牌。“隨著品牌的發展,品牌商逐步收回渠道是正常現象。”
舒朗在渠道選擇上是以直營為主。吳健民透露,到今年下半年,舒朗在全國的店鋪將達到880家, 90%是直營。但是對于這種直營模式的選擇,吳健民卻笑稱是“被逼無奈做出來的”。他向記者表示,舒朗最初在煙臺發展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很多人愿意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做代理、加盟,卻不清楚山東人也能做服裝。所以想用廣告或者其他方式叫人到煙臺來代理一個女裝品牌,難度非常大,這“逼迫”舒朗做了一個在當時看來不得已、現在看來卻足夠正確的直營選擇。“在煙臺這個特定的地理背景和歷史背景下,形成了舒朗的直營模式。任何一個品牌的發展都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某種渠道模式也不是通行于任何企業的。”
事實上,大舉開設直營店,已經成為許多定位中高端女裝的首選模式,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直營模式在終端可控力上具有顯著的優勢。這一觀點得到了維格娜絲時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致勤的贊同。該公司品牌V·GRASS由于其定位中高端的女性群體,為了維護品牌形象,有效控制終端,針對消費者的反饋做出快速反應,V·GRASS采取了直營為主的模式。“直營可以縮短代理鏈,減少代理層次,提升對于銷售終端的最終控制力,獲得更高的利潤回報,同時有助于對產品品質的控制與貨源的調配。”王致勤說。
據介紹,V·GRASS目前約有215家店鋪,90%是直營。今年,V·GRASS將在以往取得良好市場業績的基礎之上,繼續在重要省會城市擴張直營店的數量。計劃在年底將全國店鋪總數達到300家左右。得益于直營模式,該品牌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惡劣環境中,仍實現了銷售額增長40%以上。
但是在杭州杰施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施杰的理念里,他還是傾向于采取“合作”的模式。“代理商是品牌商的合作伙伴,合作才能優勢互補,專業環節的分工才能使品牌不斷發展大。如果他能夠做到品牌商的標準,那我為什么一定要把代理權收回直營呢?事實上,合作伙伴越多你的品牌才越強大,況且一個品牌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不過在代理的過程中,品牌要采取符合自身要求的高標準代理模式,只要這種高標準的代理模式有益于品牌發展,不一定要將渠道收回直營。”
據施杰介紹,目前該公司品牌“杰施”以代理為主,該渠道占比約為70%。而在一些省會城市,“杰施”也有一定比例的直營店鋪。施杰表示,占“杰施”為數不多的直營店,一直堅持樹立文化的高標準,該投入的一定投入,不一定考慮利潤的產出。
江蘇品牌陽光時尚服飾所做的品類為西服,其渠道以加盟為主。該品牌公司的總經理彭正東對此認為,西服在服裝領域里沒有辦法做到所謂的快速反應。“因為做一套西服要380道的工序,這決定了它很難做到快速時尚服裝的要求。所以我們采取了加盟方式來做品牌。”據介紹,陽光時尚計劃今年底在全國開到80家店,其中25家直營店、55家加盟店,下一步渠道拓展仍側重加盟的方式。目前,該品牌擁有約1/4的直營店和3/4的加盟店,而其業績貢獻率則各占約一半。
彭正東同時認為,直營可能會是品牌發展的一種趨勢:諸如UNIQLO(優衣庫)、GAP、ZARA、H&M等國際品牌,在全世界開店都是直營店,原因在于自己掌握渠道風險較小,而且能夠直接面對消費者,更快速地做出反應。但是這種趨勢是否適合中國市場,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在國內著名品牌戰略顧問專家王翔生看來,一些品牌在發展初期選擇了代理、加盟,因為代理商、加盟商能夠給品牌商提供利潤,營建市場網絡。但是隨著品牌的逐漸成熟,有的代理商和加盟商跟不上品牌的發展步伐,這時候品牌就會考慮渠道回收,淘汰他們。再加上代理商和加盟商不像品牌商,為了維護品牌形象而甘愿投資,這也是品牌商考慮渠道回收的一個原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目前服裝行業內涌動著的這股“渠道回收熱”已經引起了多數人的關注和興趣,但是接受采訪的各方人士均認為,直營并非一個品牌在發展中的必然選擇。
吳健民表示,品牌選擇什么樣的渠道,必須根據品牌商所在的地區、品牌定位、品牌發展的歷史階段以及目標市場定位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其直營、代理和加盟的比例必然會發生變化,有的品牌也有可能變為完全的直營,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品牌都必須直營。
彭正東的看法和吳健民不謀而合,他向記者表示,“是不是要一窩蜂地全部走直營這條路線,我倒覺得不一定,這還需要2~3年看看中國內銷市場的變化如何。中國市場具有特殊性,13億多的龐大人口,加上地方、區域差別很大,比如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在審美和體型上的差異較大,在這樣的差異下,我們不能人云亦云,看到國外流行做直營,也跟著在國內推廣直營。”
“直營模式是不是服裝產業的最終模式,我認為不一定。”EACHWAY(藝之卉)時尚集團董事長周勝也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如果品牌將直營做得很大,區域范圍拉伸得很大,對整個公司掌控資源消耗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很高,品牌公司花費的精力也比較大。“這涉及到一個階段性的矛盾解決問題,沒有一個方式能將所有的問題解決。從目前的服裝渠道模式來看,還是品牌的代理和加盟多于直營。”
共生之惑
代理商、加盟商被弱化是“宿命”?
可以看出,對于現階段中國服裝品牌的渠道選擇,無論是對直營“情有獨鐘”的品牌商,還是以代理、加盟為主的品牌商,在“直營是否會是品牌的最終歸宿”問題上,保持了一致———品牌商的“直營渠道熱”反映了品牌在選擇商業模式上的某種趨勢,但是直營并非必然選擇。
而問題在于,品牌商與代理商雙方長久以來的“微妙關系”早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對此,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認為,最早服裝業的“代理”概念是“代銷”和“賒銷”,代理商賺取的是傭金,而無需買斷產品。因此,資金的壓力都壓在廠商身上(那時幾乎沒有完全脫離生產的品牌商)———最后銷不出去的產品都要返廠,代理商除了運營成本,基本沒有貨品積壓方面的風險,風險基本都由生產者來承擔。但如今的代理更像是“經銷”,即買斷經營———先將貨品買到自家的倉庫里,然后進行銷售。盡管品牌商會給中間商一些退換貨率的政策,但大部分資金壓力和庫存風險被轉嫁到了代理商身上。而對于那些進入百貨業的代理商,商場的回款周期和各種費用更會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但是,如果代理商做得非常成功,在當地市場擴大了市場占有率,站穩腳跟后,反過來會要求品牌商降低進貨價格,擠占品牌商的利潤空間。
“這兩種方式各有利益傾向。關鍵點是‘誰的資金被占用’的問題,品牌商的資金被占用,無法快速流動用于下一季產品的開發,或是擴大再生產;而代理商的資金被占用在貨品上不利于快速周轉,同時會擠占品牌形象推廣、促銷等店鋪運營的費用。渠道建設非一日之功,很多被大浪淘掉的品牌,就是沒有處理好和代理商的利益均衡關系。如果雙方互相依存的基礎不存在,利益關系難免脆弱。”蔣衡杰說。
著名品牌戰略顧問專家王翔生認為,品牌商和代理商之間首先有“長期發展和短期利潤”之間的矛盾。“品牌商有全國宏觀的市場,他不一定要求每個市場都賺錢;但是代理商只有一個市場,不賺錢就沒法生活了。同時,為了品牌發展,品牌商可以進行管理方面的投資;但這在代理商看來卻成了開支。”另外,他還認為,品牌商要求代理商忠誠,“最好能像自己的老婆一樣忠誠”。但是事實上,代理商出于自身的考慮,會代理各種不同品牌。這也為雙方的博弈埋下伏筆。
由此可見,“利益的權衡”仍是雙方關系的焦點。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雙方關系中,目前品牌商相較于代理商加盟商,其話語權更強,畢竟前者在資源占有、品牌控制力等方面更加具有優勢。那么,再加上隨著直營渠道的被倚重,代理商和加盟商是否最終會陷入“角色被弱化”的境地?
EACHWAY(藝之卉)時尚集團董事長周勝并不贊同這樣的說法。他認為,雖然目前有很多品牌還遠沒有達到足夠大的規模,以至于現階段不需要代理商和加盟商,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以后也不需要。而對于選擇了代理、加盟的品牌而言,品牌商和代理商、加盟商都需要一個提升的過程,當代理商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他們需要一個公司化的模式去管理自己的代理區域,這正是目前很多代理商在積極操作的事情。還有一個現象是,代理商在某個區域的營銷能力可能要比品牌商強,做得更好,而隨著品牌的逐漸成熟,很多代理商也會提高自己對品牌的認識。
對于女裝品牌V·GRASS而言,雖然依靠直營模式,其品牌獲得了快速發展———據最新數據統計,該品牌在億元商場的全國女裝銷售中,其華東區域、中南區域的市場綜合占有率已經位于前十名。就是這樣一個視直營為發展“生命線”的品牌,卻有效地汲取了代理商模式的精髓。該品牌公司的董事長王致勤表示,代理商通常對當地的銷售狀況、消費習慣、審美情趣比較理解。因此,V·GRASS 會在前期采用“模擬訂貨”的方式,在后期推行“從被動配貨到主動訂貨”的針對性配貨方式,讓區域店長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代理商”的屬地角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