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都三點啟示:富士康大規模內遷引發
7月的炎熱烘烤著經濟相對發達的中國沿海地區,烘烤著全球電子代工巨頭富士康大規模內遷的信念。7月5日晚,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親臨富士康深圳龍華基地,動員員工搬遷。
隨后,在富士康轟轟烈烈地走向成都、武漢、鄭州、重慶、天津等地的消息中,我們聽到了富士康邁出的大規模內遷步音,強勁而有力。富士康作為全球3C代工領域最大又成長最快的專業制造商,一直是中國制造業的方向標,富士康大規模的內遷或許給了同處沿海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國鞋都溫州三點啟示。
啟示一: 用工低廉的區域是制造業遷移的方向
早在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發生時,富士康內部人士就透出消息,富士康欲大規模內遷,其計劃涉及富士康深圳工廠2/3的生產線,沿海區域員工也將從40萬人減至10萬。
富士康向什么地方遷移呢?據消息透露,富士康遷移地都是一些用工低廉的區域。基于這種策略,富士康在未來的布局顯得清晰而明朗。主要生產計算機連接器材的深圳制造基地,將搬遷至河南鄭州;手機事業部遷至天津;富士康電腦事業部遷往重慶和武漢,據悉,5月18日,富士康重慶工廠已制造出第一臺筆記本電腦。
6月25日,鶴壁市政府網站發出緊急通知,其主要內容是:“富士康擬在河南省投資建廠,企業規模30萬人。近期需要10萬名員工到富士康培訓。”還有消息透露,
河南富士康的大工廠將設在鄭州市,而河南各地將以“組團”的方式為富士康提供勞動力。對此,溫州杰杰服飾公司副總經理何貴霞斷言:“富士康遷去的地方都是一些勞動力低廉的區域,有了勞動力的保證,一切產業矛盾以及制造業和社會矛盾都會迎刃而解的。”
中國鞋都溫州憑借皮鞋企業的品牌、產量成為國內最重要的皮鞋制造基地,共有制鞋生產流水線1000余條,包括吉爾達在內的中國真皮領先鞋王就有三家,溫州年產值超億元的皮鞋企業約20家,在全國重點皮革企業銷量前30名中,溫州企業占70%以上,幾乎占據了全國的一半江山。和富士康相同的是,許多溫州企業都是國外著名品牌的代工廠。在“民工荒”來臨之際,自然而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企業內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凸顯出來了。
“現在我們代工量很大,招不到廉價的員工才是我們心中的痛。”一位鞋企小老板對筆者抱怨:“對于只有刀片利潤的鞋業來說,只有找到廉價勞動力才有利可圖,否則一切都是瞎忙活。富士康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在廉價民工多的地區發展,才是我們的未來之路。”
啟示二:善待制造業的財富——外來工
富士康為什么會大規模搬遷呢?許多人認為是富士康跳樓事件惹的禍,富士康不得不漲工資來應對跳樓事件,員工基本工資從900元/月漲到1200元/月,再漲到2000元/月,一下子就削去了富士康今年45億至50億元的利潤。郭臺銘說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很多媒體也在說,富士康比溫州一些私企的待遇好多了。富士康大規模搬遷也給溫州發出了一個信號——善待民工,外來工是制造業的財富。
溫州人給外來務工人員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稱,叫新溫州人。溫州約有350多萬新溫州人。據筆者調查,大多數新溫州人對溫州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感情,但仍有20%的人覺得,他們的生活過得并不如意,缺乏幸福感。
工作100年在溫州也買不起房子,政府的優惠政策將新溫州人邊緣化:新溫州人在公務員招聘、安居房優惠、子女教育等方面都難以享受到溫州人同樣的待遇。在百度貼吧上有這樣一副帖子:“新溫州人,你們憑什么要我們尊重你?”帖子上說:“不要說溫州對你們不好,是溫州讓你們有了工作,讓你可以養活自己,沒人強迫你們來溫州。”從這幅帖子中,明顯可以看出新溫州人受到的歧視,在一些溫州人的意識中,總存在“地主雇農工”的意識。
在中國鞋都的鞋企,外來工每月工作280個小時很普遍,還有一些外來工患上了職業病,一些外來工美麗的青春就是每天在錘頭的叮當聲中、縫紉機的嘈雜聲中和濃郁的化學原料的氣味中慢慢消磨掉的。
好在富士康大規模內遷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么內遷,要么善待外來工,否則壓抑太久的外來工會用跳樓來抗議企業主過度的壓榨。
啟示三:轉型升級才是制造業發展的根本{page_break}
富士康大規模內遷,深圳廠區專門代工“蘋果”的事業群并沒有搬遷。5月8日,富士康3C零售連鎖店“萬馬奔騰”首家店開業。該店是主要以經營家電、通訊、數碼產品為主的3C賣場。富士康希望通過開家電連鎖店趕超蘇寧國美來提高利潤。近日,郭臺銘還對富士康部署了轉型事宜。據悉,富士康目前所在的代工行業已經成為夕陽產業,其2009年報顯示營運利潤率僅為1.9%。有專家稱,富士康大規模內遷是深圳逐步淘汰低附加值加工制造業的結果,這也給了制造業一個啟示——轉型升級才是發展的根本。
號稱中國鞋都的溫州其實是世界制造業基地,中國輕工業之都。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土上,生產出了占全國市場份額10%的服裝、20%的鞋、60%的剃須刀、65%的鎖具、80%的眼鏡、90%的金屬外殼打火機和90%的水彩筆,此外電器、泵、閥、拉鏈、五金制品、汽摩配件、廚衛、家具、塑料、陶瓷制品、紐扣、禮品、文教具等支柱產業在國內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全市工業總產值已達2676.95億元。對于過重依賴制造業的溫州來講,轉型升級勢在必然。
那么,中國鞋都的轉型升級面向何方呢?
7月4日,溫州市市長趙一德主持召開第3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電氣、泵閥、模具、鞋革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鞋革是中國鞋都經濟的重要產業。根據《鞋革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溫州市將重點提升鞋都工業園,引進鞋材物流市場,進一步打造總部經濟;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加快信息化建設,加大節能環保項目開發力度;大力推進品牌培育,發展自主品牌,推動營銷模式創新;加快整合重組步伐,夯實產品質量基礎。力求到2012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970億元。
據悉,中國鞋都的制造業正積極努力地轉型升級,央視《新聞聯播》獨家褒獎的吉爾達鞋業公司自主創新研發納米功能空調鞋對溫州轉型升級有旗幟作用。溫州人在這種鞋內設有空氣調節裝置,并采用了功能性納米材料,收獲了28項國家專利。穿上這種鞋能在人行走時把鞋腔內的濁氣排出,凈化了鞋內空氣,減輕了腳汗、腳臭。納米功能空調鞋投放市場后,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
目前,溫州已經有了轉型升級的策略和經驗,也許,溫州能夠在新一輪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會形成新的溫州經濟模式,以示國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