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紡織品如何以質量贏市場
“救命稻草”往往同時也是“巨大挑戰”。2003年銅陵華源麻業有限公司專門成立了汽車內飾有限公司,員工500名,工程技術人員56人,擁有國內最先進的兩條麻板生產線,年產麻板3500噸。這些投入同時也換回了豐厚的回報。在苧麻行業遇到極大困難的2008年,車用紡織品的發展對于該企業的貢獻非常大。該公司生產的麻板性能優異、強度高,深幅拉伸性能優異,定型性好,被廣泛用作卡車,豪華客車,商務車與轎車內飾件的基材。
“尺寸控制嚴格,生產中嚴格質量管理,避免疵點。我們的管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安徽銅陵華源一位工程師告訴筆者。
奶酪誘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汽車用紡織材料領域是一個等待被分享的奶酪。它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產業利潤對處在微利時代的紡織行業來說非常具有誘惑力。
國內和國外之間存在強烈反差。據統計,國外汽車用紡織材料占所有產業用紡織材料的1/3,西歐近年來車用紡織材料已達產業用紡織品的35%的最高比例。相對來說,國內車用紡織材料在產業用紡織品種所占得比例還很小。“中國車用紡織品發展潛力巨大,必將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生產車用紡織品的企業大多起步較晚,總體來說我們缺少車用紡織品方面的領軍企業,更缺少自主品牌,與國際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理事長朱民儒說。
需求量和生產量之間存在強烈的反差。據資料統計,2010年我國汽車座椅面料約需1.1億平方米,乘用車地毯約需2300萬平方米,乘用車行李箱內襯約需1800萬平方米,乘用車行李架用紡織品約需760萬平方米,汽車車門內板面料約需810萬平方米,汽車頂蓬面料約需超過2600萬平方米,安全帶約需9100余萬米。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給我國紡織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汽車擁有量猛增和車用紡織品發展緩慢之間存在強烈反差。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79.10萬輛和1364.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46%。今年中國汽車產量有望達到一千五百萬輛,汽車用紡織品用量超過二十六萬噸。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紡織品的銷售量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市場走勢呈現銷量逐年上升,市場缺口加大,供需矛盾尖銳,大量依靠進口,每年進口金額約40億美元。
一般來說,由于汽車內飾在整個汽車售價中僅占4%左右,汽車制造商日趨采用高質量的內飾來達到提高汽車檔次的目的。提高汽車內飾質量水平,成本低、回報高,受到了汽車生產企業的歡迎。
品牌銜接
雖然同屬于制造業,并且滿足了人類“衣食住行”中的“衣”和“行”兩個基本需要,但紡織行業和汽車行業完全不同。從我們直觀的感覺來說,汽車行業屬于精密行業,似乎比我們印象中的紡織行業精密。
事實上,精密程度并不是這兩個行業之間真正的隔閡。他們之間的隔閡很大部分體現在銜接方面。國內生產企業與汽車品牌之間的銜接方面存在問題。
近年來,全世界的汽車品牌都看到了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越來越多的外國汽車品牌進駐中國,占領中國市場。但是這些品牌車在我國生產的時候,他們已有的附件生產商大多也隨之進入中國,直接為他們供貨,因此中國本土的汽車附件生產商很難進入。要想成為一款車的某項附件的供應商,一般要在該車型的研發階段參與。此外,即便有幸進入了他們附件供應商的名錄,在附件車載試驗階段的高額試驗費用也會把多數國內本土生產企業拋在游戲圈之外。這種現象背后似乎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壁壘的問題。
“我們能夠生產他們汽車所用的紡織品,但是我們沒有進入他們公司采購的渠道。”一位從事車用紡織品生產的企業一直想成為國外品牌汽車內飾的供應商,卻努力多年未見成行,他感慨,“他們進入中國的時候就已經鎖定了他們原來的供貨商,而且在不發生意外情況的時候,不會輕易換掉供貨商。”
“與汽車廠商合作開發是一條路,但是它的難度顯然大于直接進入市場銷售。隨著汽車越來越多的進入家庭,汽車用品的需求不斷加大,生產汽車用品的廠家也不斷增多,所以招商工作開展非常順利。”以銷售汽車用品為主的天隆市場正式更名為汽車用品市場,就是看重了這塊市場的利潤。
質量控制
事實證明,要想賺得高額利潤,僅僅在產業外圍打轉轉是不可行的。進入到整個汽車產業鏈中,和產業鏈實現對接是我國車用紡織品發展的出路。
當我們進入汽車產業鏈的“圍城”之時,猛然發現,我們在質量控制方面的差距遠遠大于品牌甚至技術方面的差距。
當前,我國車用紡織品企業大都是生產工業用布、復合材料、涂布材料等企業轉型而來,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同時,成套生產設備缺乏,汽車面料前、后處理缺少專業的工廠或設備,因此最終產品的質量難以保證。此外,還缺少專業的從業人員,自主開發能力普遍較弱。
為什么紡織品能夠達到穿著的標準,卻無法達到汽車使用的標準?“歐洲、日本對于產品質量要求高,而他們同時又是世界上汽車生產的主要國家。他們對于產品生產有一整套的質量監督體系,與此同時,我們卻沒有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業內專家如是說。
在生產汽車用紡織品方面,我們在環節工序的質量控制上可能能做到滿足汽車生產采購商的需求,但是在質量控制體系的簡歷方面卻存在明顯的缺陷。
質量控制的過程重要,結果也非常重要。眾所周知,日本、歐洲都是執行嚴格環保規定的國家。而我們生產的車用紡織品往往因為“環保”問題而無法進入這些國家汽車采購商的視線。
進入門檻
汽車用品的銷售渠道魚龍混雜,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低端的車用紡織品競爭已經步入競爭的“藍海”,高端汽車用紡織品的利潤吸引著一些企業躍躍欲試,準備進入行業大干一場。
車用紡織品的開發門檻看似很低,實際上卻暗藏玄機。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座墊、座套領域,競爭非常激烈,利潤逐漸趨向微薄。但是在需要高科技含量的環保材料、過濾材料和高強度復合材料領域,利潤卻非常豐厚。
車用紡織品絕不是指車套、車座等產品,高端的車用紡織品包括應用于汽車頂棚、剎車部位、過濾網等地方的纖維材料。據專家介紹,我們在車用紡織品高端產品的開發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我們在車用紡織品方面主要的問題是技術研發力度不夠,在環保型材料、高強度復合材料、高性能汽車過濾材料以及電動汽車電池隔膜材料等帶有前瞻性的基礎研究開發上是有一定距離的。此外,影響汽車用材料工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還是空白。”廣西桂林76041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劉向陽說。
門檻低的產品利潤低,門檻高的產品利潤高。這在車用紡織品領域表現得尤其明顯。“過濾網只有小小一片,價格卻遠遠大于一套座套。”北京愛義行汽車用品銷售人員向消費者解釋各類產品價格差產生的原因,“有些東西不看用量多少,只看科技含量。”
如果說前幾年提到汽車用品行業,人們肯定會說這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行業,但是2009年,伴隨著用品企業外貿轉內銷的轉型,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低門檻的時代已經過去,即使在北京的汽車用品市場的小商家,整個門店也造價不菲,車用紡織品行業樹立行業品牌的時代正在來臨。這也是一個行業發展趨于成熟的標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