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優質纖維生產訣竅:給紗線做SPA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意大利羅馬有一位名叫卡羅·芭芭拉的紡紗老板這樣說:“優質服裝要是從纖維紗開始!”隨即他打開自己的地下庫房給記者看:幾十個大木箱一直重疊到天花板。這里有80多噸彩紗在處理加工,而在紗線的下面則是礦泉溪水暗流。原來,老板正在泉水叮咚響的上方修建了“加工”紗線的工廠,讓紗線吸收礦泉水里的潮氣。他稱其為纖維SPA。經過這種加工的紗線原材料更能紡出溫文爾雅的襯衫布、交叉縫式褲子布料,色澤更鮮艷,布料更柔軟。然后,他又將記者帶到他的紡織廠內。
巴巴拉先生將羊毛纖維稱為活的纖維。在他看來,這并不是比喻,而是真實的。一般而言,他們都會這樣做,即在毛紗染色后,要在礦泉水上方晾掛相當長一段時間,使其恢復原來的20%水分含量,然后才讓毛紗進入15個加工步驟。當然,這15個步驟是不能公之于眾的。簡言之,若不這樣,他們生產出來的紡織品就不會這么獨特。他說,“這像一個人買了一件衣服,而這件衣服穿上身讓人感覺不好,就會像開車一樣,總是跌跌撞撞不順心。”
這看起來似是而非,卻給世界馳名的意大利款式帶來了十分穩定的經濟收益。這里生產的羊毛紗和開司米線的確不同凡響,屬于世界最高品質。意大利阿曼尼、澤各納和美國的拉爾夫·勞倫等十余種服裝品牌都指定要這里生產的毛紗。
然而,猶如意大利經濟一樣,芭芭拉的工廠也不得不為生存而戰。他需要深悟意大利的生意門道。自從經濟危機以來,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經濟都陷入一片風雨飄搖中。希臘財政危機、葡萄牙和愛爾蘭國家破產等,一個比一個兇險的危機接踵而至。而作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意大利成為其歐洲最為脆弱的國家之一。作為歐元區的主要國家,他們不得不采取節儉措施。預計到2012年,意大利GDP增長率為2.7%。但意大利不同于希臘,意大利國內多數債券由意大利人持有,更重要的是,意大利雖然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但經濟技術始終掌控在意大利人手中,因此他們的問題不在于擁有多少債務,而是增長太緩慢。
芭芭拉欠銀行債務達580萬美元,但他卻能幸免于難,原因在于他始終掌握著自己獨特的技術。并且,意大利企業具有彈性功能,能大能小。芭芭拉的企業就是一家家族性企業。上個世紀70年代之前,芭芭拉還是靠生產特別紗線為生的私企,但后來,他們從紗線到服裝,一件手工成衣賣價達4000美元,年產值達1500萬美元,并且他的服裝已進入許多意大利名品店。然而,去年產值卻直線下降,僅為前年的一半。
當談及“意大利制造”的商標時,芭芭拉說意大利在過去也和中國一樣,只能生產廉價商品。但意大利設計家們具有獨創性,他們從中國和保加利亞進口廉價原材料,然后自己用獨特的工藝加工。實際上,社會化大生產沒有規律可循。其法則就是獨特的工藝和創新。這就是意大利能崛起如此多服裝品牌的緣由。品牌的崛起就意味著要摧毀過去不適用的,創新獨特的產品。商標首先是企業要突破的障礙,你沒有自己的品牌就等于沒有一切,而真正理解這點的人卻不多。
而要真正確立品牌的地位就必須博采眾家之長。芭芭拉認為,雖然意大利成為世界名牌的故鄉,但他們卻要向英國利茲大學權威請教,向英國紗纖維設計權威學習創新,然后取長補短。這就是為什么芭芭拉被英國利茲大學的教授稱為最上品的男人。芭芭拉說,“我是獨奏者,我反對合唱,對千篇一律更是嗤之以鼻。同時也能加入管弦樂隊。”
實際上,芭芭拉的毛紗生產生涯具有偶然性。1962年,他還只是個Vogue期刊的攝影師。幾年后,他邂逅了一位魯賢諾·皮爾斯敦的企業家。他期望把自己的服裝生產線賣到美國市場去,因此請芭芭拉給他出主意。芭芭拉對他說,“我沒有經驗,我只知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好不好看。”皮爾斯敦告訴他,“你只要有這點才能就夠了。沒有時裝款式,你可以自己設計呀!”
自那以后,芭芭拉就在阿爾卑斯山腳下一個小鎮上,以41歐元1平米的價格買下一片土地建立了工廠。在當時,沒有商家愿意花錢購買土地。此后,芭芭拉又在其他國家采取同樣的方式開辦工廠都成功了。今天那個小鎮已成為意大利紡紗中心。
芭芭拉已年逾古稀,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原因是,他已在原來以為不可能的地方——中國找到了許多新客戶。他說,他的紗線泉水流淌聲猶如音樂,會持續不斷流下去。當然,他又笑道,“這并不是一個詩人的世界,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現實世界。你只要堅持走下去,就會看到希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