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采取貿易保護措施 中國服企受影響
由于中國南非華人的不斷增多,中國商品的不斷涌入,南非消費者對“MadeinChina”也不再陌生,而中國商品的名氣和價格在為華商帶來市場效益的同時,也令他們承受一定的負面影響。
華商劉女士近期想要在約堡一家著名的購物中心開店,銷售女性時尚用品,在向商場管理方提交申請后,劉女士被要求出具詳細的營業計劃書,介紹店中產品的來源、價位和產地標示等。管理方指出,此舉是為了保證商場的整體經營水平,即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高檔次的商品,且保障其它商家的利益。也就是說,劉女士經營的商品必須能夠符合商場對自身的定位標準。
另一名華人張先生想在某小型購物中心開服裝店,該購物中心只有十幾家鋪位,但人氣很旺。由于周邊居民較多,每天車來車往,因此租金也不便宜,每月需要1萬5千蘭特。購物中心原先只有一大一小兩家服裝店,其它店有的賣糕餅、有的賣煙酒、有的經營理發生意,還有Woolworth、Pick’nPay等大型連鎖零售商。張先生認為自己的申請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但遭到管理方拒絕。原因就是,商場需要保持經營種類的多樣性。管理方認為,由于空間有限,只有容納盡可能多的經營項目,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為附近居民提供方便,這對商場、商家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共贏的選擇。最后,張先生看中的店面被經營太陽眼鏡的商家取得。
其實,南非很多大型購物中心都會采取類似的保護主義形式,比如在已有相當數量的商家經營某一類型的商品時,就不再接受同類商家進駐商場。有商場干脆不接受華人申請,以防止廉價商品拉低整體價位,損害其它商戶利益。很多華人雖對這樣的規定表示不滿,但也承認,商場管理方的立場還是有一定道理。
不少南非網民在談到廉價進口產品(尤其是中國制造的服裝、紡織品時),可謂愛恨交織。有人認為,廉價進口服裝對低收入人群來說是一大福音,“我如果花80蘭特就能買到一件衣服,為什么非要扔200蘭特買國產貨?”有網友表示,中國工人工作肯吃苦,且不計報酬,而南非工人待遇受政府和工會最低工資標準保護,產品成本自然更高。反對聲浪主要來自服裝產業從業人員,一名網友表示,自己的父親在服裝業工作超過40年,現在卻沒了飯碗。
可以說,南非根本性的社會問題,如失業等得不到解決,政府勢必將出臺一系列相關措施進行應對。在全球化大趨勢下,保護主義因其短視雖然得到廣泛譴責,但在一國經濟低迷時又不失為救生良方。今年早些時候,南非各政府部門部長在開普敦開會時,就曾敦促南非國際貿易執行委員會加緊采取保護主義措施,以針對性增加關稅的形式,保護一些岌岌可危的弱勢產業得以在進口商品洶涌的浪潮中得以立足。只希望類似措施一旦實施,廣大華商能夠未雨綢繆,商海浮沉,仍立不敗之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