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華人服裝業“潛規則”:掘井挖坑埋陷阱
據“歐華網”報道,在馬德里最繁華的街道之一CalleToledo上,一位華人新開了一家服裝店。乍看店面,以為是一家ZARA,但細一看又不大對頭,原來是店名不是ZARA,而是ZAIRA,小小的“I”被擠在中間,不認真看還真看不出來。除此以外,這家店的店面裝潢、甚至內部裝修、衣服的風格都和ZARA十分接近,只是價格更加便宜。
這件事情反映出一個事實:目前,在競爭手段,靠價格戰、套牌、惡意拖欠貨款來“求發展”。
用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讓別人說去吧
眾所周知,商家做生意,為了維持生意的正常運轉,需要必要的資金量進行周轉。如今,在西班牙從事服裝行業的華人商家,表面看上去,不管是零售或者是批發的,頗為順風順水,而實際上絕大多數都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除去客觀上受經濟危機影響之外,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商家之間在生意賬務往來上相互長期拖欠,各自運用拖欠資金的時機,實現資金的周轉。
張女士在Sevilla開有一家頗為惹眼的服裝店,該店從開業經營至今將近三年。在服裝店生意好的時候,基本上不到一個星期就要來馬德里進一次貨,或者直接打電話給馬德里的批發商,按照服裝的款型貨號訂貨,張女士所要的服裝,馬德里的商家都會按期如數送達。然而好景不長,時至今日的張女士在馬德里的Fuenlabrada已經拿不到貨,不是張女士不進貨,而是Fuenlabrada的服裝批發商直接回絕張女士的要求。
按照服裝行業的行規,第一次進貨的商家都要付足貨款,建立起一定信用后,才可以先取貨,后付款。但是,一般在訂新貨時,需要結清上一次貨款。而張女士卻是只進貨不結帳,結果欠了東家欠西家,使得眾多的商家不愿意再與其合作。從2009年元月-7月份,張女士僅欠下陳先生一家的貨款就達17000歐元,陳先生打電話向張女士追討欠款,張女士要么借資金周轉不靈為由,懇請陳先生寬限幾天;要么索性就不接電話。后來,陳先生輾轉得知,張女士用拖欠的貨款另外開了一家百元店。
筆者問陳先生,為什么不親自前往Sevilla向張女士追討欠款時,陳先生道出了苦衷,這些都是華人服裝行業內不成文的潛規則,即使親自去也很難把欠的錢追要回來。其實,大家的境況幾乎是大同小異,陳先生自己也曾經有資金周轉不靈的時候,那時也是天天被人追債。相比來說,陳先生還算是講信用的商人,他的合作伙伴,多是法國、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國的服裝批發商,有著多年的合作經歷,基本上都是訂一盤貨,然后分期將貨款逐步付清。
但是服裝不比其他商品,尤其是時裝,錯過了最佳銷售期,利潤就會大幅下降,一旦商家的眼光不準,造就存貨積壓,直接影響資金的周轉就自在情理之中了。不過,像張女士這樣,明明有能力還款,不但遲遲不還,反倒用別人的錢擴大自己的生意,就屬于惡意拖欠。遺憾的是,這種事情在西班牙的華人商圈中并不是個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