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國外廉價國內天價,消費力外流
人均GDP只有美國人1/10的中國人為何要花兩三倍的價格買相同的中國制造商品?
一件中國制造的“意大利皮衣”,在美國布法羅打折之后只賣70美元,而在國內的商場,同樣的皮衣竟能賣到1500元。巨大的差價讓廣州市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胥東明感到有些驚訝。
胥東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此前去美國時也曾仔細留意過國內外價格上的差異,發現海外的中國制造比國內便宜的主要集中在服裝鞋帽等耐用消費品領域。
他還舉例說,一條Levi’s的牛仔褲,在美國的折扣店賣15~30美元(約人民幣99~198元)之間,但同一條褲子,出口轉內銷,在國內的專賣店至少要賣700元。一雙耐克運動鞋,在美國售價33美元(約人民幣217元),出口轉香港回內地,就要賣到近700元人民幣。
相同商品在兩國的售價相差兩三倍。
但另一方面,2010年中國人均GDP初步統計為29748元。而美國的人均GDP折合成人民幣約為309690元,兩者相差近10倍。
長期以來,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汽車、香水、奢侈品等商品在國外的售價遠比國內低。但如今,為什么連中國制造的普通消費品在出口后也會賣得更便宜?
物流渠道成本高于外銷
在胥東明看來,個中原因非常復雜,首先是與流通渠道的成本費用有關。國外的渠道流通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大宗采購更具有話語權,零售終端可以給出一個比國內更低的折扣,而且還不虧錢;而國內流通渠道稅費太高,且效率低下。
對此,廣東一家鞋企負責人也深有感觸。他對本報記者說,金融危機之后,公司開始從事內銷市場,“但不進不知道、一進嚇一跳”,沒想到內銷渠道涉及到這么多的費用和成本。
“以前,做出口的時候,我們直接與美國經銷商談,他甚至會幫我把貨鋪進大半個美國,我只需要負責運輸費用,就把貨物推給他們。”這位負責人說。
而在中國,大型的經銷商較少,企業時常要每家商超去鋪貨,進入沃爾瑪這種集中采購的超市還好,大部分超市是要一個個去談,其間還有條碼費、進場費、上架費、節慶費、信息處理費等,一個品項進入商超就要花費6萬~8萬元的相關費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